细菌荚膜多糖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细菌荚膜多糖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ID:46590524

大小:602.7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5

细菌荚膜多糖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_第1页
细菌荚膜多糖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_第2页
细菌荚膜多糖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_第3页
细菌荚膜多糖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_第4页
细菌荚膜多糖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菌荚膜多糖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72·微乍物学免疫学进展2012年第40卷第2期ProginMicrobiollmmunolApt.2012,V01.加.No,2细菌荚膜多糖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赵海平综述;赵志强,谢贵林审校(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兰州730046)·综述·摘要:荚膜多糖是细菌的保护性抗原和毒力因子,也是细菌疫苗最重要的靶抗原之一,其分离纯化是制作疫苗的首要步骤。本文从去除菌体、收集总糖、去除菌体核酸和蛋白质、去除内毒素等基本工艺步骤,对现有的工艺和目前的工艺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厂中空纤维、深层过滤、超滤、酶水解、柱层析等方法在荚膜多糖分离纯化中的应用进展。关键词:

2、荚膜多糖;分离纯化;疫苗中图分类号:Q5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5673【2012)02-0072—07ProgressinisolationandpurificationofbacterialcapsularpolysaccharideZHAOHai—ping‘,ZHAOZhi—qiang,XIEGui—lin【‘LanzhouInstituteofBiologicalProductsc。.Lid,Lanzhou730046,China)Abstract:Capsularpolysaccharideistheprotectiveantigenandviru

3、lencefactorof80mebacteria,whichisalsooneofthemostimportanttargetantigenofbacterialvaccine.Itspurificationisthepfimarystepofvaccinedevelopment.Thisreviewsummarizedtraditionalandadvancedtechnologiesofprogressinisolationandpurificationofbacterialcapsularpolysaccha-ride,startingwithbasictechn

4、ologystepsofremovingceHs,collectingcapsularpolysacchafide。removingnucleicacidandprotein,removingendotoxin。ere.AndthereviewparticularlydiscussedprogressinpurificationtechniquesofhoHowfiber。depthfiltration-membranefihration,enzymehydrolyzation。columnchromatography,and∞on.Keywords:Capsularpo

5、lysaccharide;Purification;Vaccine荚膜多糖是大分子物质,分离制备比单糖和小分子寡糖更加复杂。荚膜多糖的分离纯化中,杂质主要有核酸、蛋白质、内毒素等物质。另外,许多细菌能分泌黏性多糖,也很难与荚膜多糖分离开来,影响荚膜多糖的纯度。荚膜多糖的分离纯化需要根据其生物学、化学等特性综合考虑。目前国内上市的含荚膜多糖的疫苗基本上都是沿用传统的方法,但随着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围药典》三部标准的提高,这些方法的不足之处逐渐暴露出来。本文就荚膜多糖分离纯化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1细菌荚膜的特征1.1细菌荚膜的生物学特征产荚膜细菌包括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

6、菌、肺收稿日期:2012-01.05;修回日期:2012-03.13作者简介:赵海平(1985-),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细菌性疫苗的研究工作。通信作者:谢贵林,Entail:guilxiel956@gmail.com炎球菌、大肠杆菌和假单胞菌等,可引起人类多种疾病。荚膜分为大荚膜、微荚膜和黏液层,是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黏液性物质。大荚膜与细胞壁结合十分牢固,厚度/>0.2斗m,如肺炎双球菌;微荚膜与细胞壁结合牢固,厚度<0.2岬,如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黏液层疏松黏附于细菌表面,边界不明显而且容易被洗脱。荚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例如流感嗜血杆菌;少数为多肽,例如炭疽芽胞杆

7、菌、鼠疫杆菌等;有些也包含脂类或脂类蛋白复合体。荚膜是带荚膜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可以使细菌逃避人体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荚膜处于细菌最外层,可有效保护菌体免受或少受多种杀菌、抑菌物质如溶菌酶、补体等的损伤;二是荚膜具有黏附作用,不仅使细菌彼此问黏连,而且有利于黏附到组织细胞表面,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例如具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比没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毒力强,有助于肺炎链球菌侵袭人体;三是荚膜由于有亲水性及空间占位作用,万方数据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2年第40卷第2期P”ginMicwbiolImm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