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宋代司法审判的中庸理念及其方法_廖峻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宋代司法审判的中庸理念及其方法_廖峻

ID:46582617

大小:198.6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5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宋代司法审判的中庸理念及其方法_廖峻_第1页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宋代司法审判的中庸理念及其方法_廖峻_第2页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宋代司法审判的中庸理念及其方法_廖峻_第3页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宋代司法审判的中庸理念及其方法_廖峻_第4页
资源描述: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宋代司法审判的中庸理念及其方法_廖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第1期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1(总第119期)JournalofGuizhou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Feb.20103《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宋代司法审判的中庸理念及其方法□廖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430073)摘要:宋代司法审判的中庸理念及其方法可由《名公书判清明集》所录之判词得以确证,在据法援情而合于理的模式下,宋代司法官员对法、理、情三者圆融和谐的运用以实现结案息讼之目的。在这一模式下,法律是依据和底线,它是司法审判

2、的“常经”,而情和理则是参照,它们是司法审判的“权变”,宋代的司法审判往往呈现出这样一种权不离经、经不离权,以经统权,以权补经的态势,在此态势之下,法、理、情三者各序其位而致中和,最终达到结案息讼之目的。这一模式凸显出中庸理念及其方法的法文化价值,可为今日中国构建法治社会所借鉴。关键词:宋代审判;中庸;理念方法;情理法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644(2010)01-0140-04一、何谓中庸自魏晋以降,儒学呈现出自内而外的危机,简言以宋明理学所论,中庸之义,大致有三:其一,中庸之,儒学的发展不仅受到汉学的束缚,

3、而且佛、道两教的核心是“中正不偏颇”。“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于本体论、心性论等方面的完善令儒学相形见绌,故自[1]不及”,以中庸处事的关键就在于“执其两端而用其韩愈、李翱以降,儒学对佛、道两教多有批判,以求阐明中”。其二,中庸的最高境界是“中和”。“喜怨哀乐之儒学系中国之正宗,其所含之“治道”足以治国平天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下。宋儒上承韩愈而更着力于匡救政俗之弊害,试图[2]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之道是通过“允执以尧、舜、禹“三代之治”来重建起于五代之乱的宋朝其中”而致“中和”,人之言行若居于中道

4、,则其一举一政治、文化秩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范仲淹、胡瑗等理动则恰到好处而不会越出常界。其三,中庸之存续系学先驱开始以儒学之道来研究《中庸》,经周敦颐、张于“时中”。“时中”是指在事物的变易中求得中庸的载、二程等人的努力,直至朱熹、陆九渊及其后学,胡宏状态,即“经不离权,权不离经”。所谓“经”是指不变与张轼等人都对《中庸》进行了研究。同时,尽管司马之原则,而“权”是指变通之举动,中庸正是通过原则光、陈襄、苏轼以及叶适等人与前述诸人对《中庸》研性和灵活性统一于“中和”来解决问题,如朱熹所论,究所持见解相左,但他们亦对《中庸》进行研究,大体

5、“盖经者,只是存得个大法正当的道理而已,精微曲折而言,两宋政治史的进程一直与宋儒对《中庸》的研究处,故非经之所能尽也。所谓权者,于精微曲折处曲尽相颉颃。在这一过程中,《中庸》对宋朝皇帝及士大夫[3]其宜,以济经之所不及耳”。其中,前二者为中庸之的影响逐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终得以与“治道”理念,第三者为践行这两个理念的方法。相勾连,其理念及方法亦随这一过程深刻地浸润了两[4]包含了理念和方法的中庸理论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宋历史的方方面面。化之中,它指导着两宋司法审判的实践。中庸理念及北宋以来皇帝由看重儒学渐而重视中庸理论。宋其方法论解决了两

6、宋司法审判实践中的诸多矛盾———太祖立朝深鉴于五季之乱,故朝廷用人退武臣而进文两宋传统法律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中,自相扞格之处并吏,宋太宗则明确规定朝廷所选官员须通经义而尊周不少见,如权利等差与法则公平,明审法令与类推裁孔,宋真宗亲赴曲阜孔庙致祭,自仁宗朝起,皇帝“赐断,无讼、贱讼的官方表达与兴讼、嚣讼的司法实践之新及第进士《大学》一篇,自后与《中庸》间赐,著为[5]背离等等,然而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得以并存于两宋例”。应该说宋朝理学体系至南宋时完备,与此不无而互不悖谬以致隳毁国统,实有赖于至关重要的中庸关联。理念及其方法。与宋代皇帝对中庸理论

7、的看重相呼应,宋代士大二、背景的考察:宋代皇帝、士大夫与中庸理论夫亦认为中庸是儒家学说中至关重要的篇章,有补于3收稿日期:2009-12-10作者简介:廖峻,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文法学院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专业博士生。140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1(总第119期)JournalofGuizhou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Feb.2010[7]P858圣德而裨于治道:光大,不必计此区区也”。以“合情”而

8、论,《清明乾道三年九月二十四日,诏:进讲《礼记》官,择诸集》所载判词中多有论述,比如“庶几觊觎之望塞,争篇至要切者进讲。以中书舍人梁克家言:“臣闻六经竞之心息,人情、法理两得其平,而词诉亦可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