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街区建筑历史沿革与变迁

中山路街区建筑历史沿革与变迁

ID:46581058

大小:874.5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5

中山路街区建筑历史沿革与变迁_第1页
中山路街区建筑历史沿革与变迁_第2页
中山路街区建筑历史沿革与变迁_第3页
中山路街区建筑历史沿革与变迁_第4页
中山路街区建筑历史沿革与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山路街区建筑历史沿革与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9卷第1期青岛理工大学学报Vol.29No.12008JournalofQingdaoTechnologicalUniversity中山路街区建筑历史沿革与变迁成帅,王勇强(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青岛266033)摘要:中山路街区自德占时期开辟后初成面貌,后经历数次变迁.外来建筑文化与本国建筑文化并融于此道路之各色建筑,是青岛建筑类型与风格的集中反映,是青岛文化的载体与影射.试从建筑历史角度追溯众多历史建筑生长与消亡,采取对街区及建筑进行现场走访、建筑测绘结合资料查阅整理的方法,寻找街区重要近代建筑踪迹,阐述了中山路街区的变化发展,为

2、以后街区建筑价值评定与保护更新提供部分基础资料.关键词:中山路历史建筑;德占时期;日占时期;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图分类号:TU-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4602(2008)01—0049—06青岛中山路街区作为青岛具有标志性的历史文化的载体,其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的研究探索对于青岛特色的记忆存留和延续有重要意义,也是青岛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笔者按照中山路街区发展历史阶段追溯各时期建筑面貌变化,希望可以大致勾画出中山路近代建筑的群像.1中山路开辟建设初期(建置—1914年)青岛之道路雏形可追溯至德国占领前,此时之青岛前海岸分布农

3、渔村落,自然形成乡间巷径.随着商业与人口的增加,使得巷径逐渐宽阔,形成最早的道路会前街(今莱阳路).1893年前海栈桥启用,从此至总兵衙门形成另一条道路———太平路的雏形.适时中山路尚未开辟,其所在之处为村庄(见图1).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为方便在青岛湾栈桥停泊的船舶运输货物,后又因建设青岛大港、小港的需要,经过勘察,决定沿栈桥北向从山腰开出纵向干道路,称“斐迭里大街”,其后欲从大窑沟运砖到观海山麓,建造胶澳总督府与总督官邸,又修筑了斐迭里街至大窑沟中国人居住的北段道路,为“山东街”,俗称“大马路”.根据1900年6月4日德署公布的

4、《德署之境分为内外两界章程》中的内界划分欧洲人区与华人区规定:“自西边非大利街(FriedrichStrasse,即斐迭图1未开辟之青岛中山路里大街),北边侯汉娄阿街(HohenloheStrasse,今德县路)一线,由此顺溯小北岭过挂旗山(今信号山)至凤台岭(今青岛山),再由此相沿各山岭[1]至会前东山以至沿海沿止”为欧洲人区.欧洲人区以德县路、保定路与大沽路为南北界线,横穿中山路,中山路南段即“斐迭里大街”,北段即“山东街”(SchantungStrasse).从1901年的青岛地区图可看出中山收稿日期:2007—03—1150青岛理

5、工大学学报第29卷路特别是北段此时已渐成商业规模(见图2).德国人的规划本意是将中山路作为南北主轴,周边道路环绕发射状设置,后由于其它原因未完全实现此构想,但中山路仍成为当时城区沟通南北的主动脉.据1910年出版的德国人F.帕默和M.克里格所著《青岛近郊指南》(英文版)一书所述,1908年—1910年斐迭里街,可以大致勾画当时中山路面貌:“由栈桥北行,在右侧先后经过皇族街(今兰山路),亨利王子街(今广西路),太子街(今湖南路)(见图3)……越过太子街,右道为海员俱乐部,此为警卫部队与巡洋舰队下级军士休息娱乐之地,是1898年奉普鲁士王子亨

6、利殿下之命而建的,当时他担任巡洋舰司令……在海员俱乐部对面,柏林街(今曲阜路)拐角处是德华印刷所,继续向商场方向前行,左侧值得一提的是不莱梅街(今肥城路)拐角处的汉堡—美洲航运公司办事处,它设在海恩大楼内,上午9~12点,下午3[2]~6点办公…….”德国殖民当局对欧洲人城内建筑法规有严格规定,据1898年10月11日颁布的《建筑监督警察条例》规定:“屋之高度以十八公尺为限,楼则限于三层以下”,每层4m以上,“建筑面积应占宅地面积十分之六以下,邻中间之距离至[3]少三公尺,有窗之面至少距四公尺”,对鲍岛区亦有规定:“建筑面积须占宅地面积四

7、分之三以下,住室之开阔面积须在五平方公尺之上……”.房屋与地界之距离亦有一定要求.德占时期斐迭里大街宽约15m,道路两侧栽植树木,建筑密度较低,且与边界多余有一定间距,建筑类型则主要为公用建筑,沿街建筑风格上多为折衷式与浪漫风格.山东街宽约10m,其功能设定为商业区,建筑毗邻,其房屋质量逊于斐迭里街,且未进行绿化.图2青岛城市中部和大鲍岛图(1901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废除了封建帝制,清朝部分遗老溥伟、周馥、吕海寰、劳乃宣等移居青岛,他们于中山路购置房产、投资商业.此时期街区建筑遗存主要集中在斐迭里街两侧与周边,其中现存建筑包括①:

8、青岛俱乐部(今中山路1号,现为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约1910年—1911年建造)、海员俱乐部(今湖北路17号,现为青岛市人民防空建筑中心办公楼,1901年—1902年建成)、胶州旅馆(今湖南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