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OOC唐宋词与人生第二章 南唐词与李煜

UOOC唐宋词与人生第二章 南唐词与李煜

ID:46580290

大小:773.6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5

UOOC唐宋词与人生第二章 南唐词与李煜_第1页
UOOC唐宋词与人生第二章 南唐词与李煜_第2页
UOOC唐宋词与人生第二章 南唐词与李煜_第3页
UOOC唐宋词与人生第二章 南唐词与李煜_第4页
UOOC唐宋词与人生第二章 南唐词与李煜_第5页
资源描述:

《UOOC唐宋词与人生第二章 南唐词与李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UOOC联盟在线课程《唐宋词与人生》(授课教案)第二讲“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读李煜的亡国词:人生长恨的悲剧体验兼论李煜与李璟第1节南唐雅词一、南唐词南唐:公元937年,李昪灭吴后建立南唐小朝廷。烈祖李昪传中主李璟,李璟传后主李煜,凡三世。公元975年被宋灭亡,前后共38年。晚于花间词兴起的是五代的南唐词。南唐词与花间词有着相承继的关系。一方面,它在“词为艳科”的道路拓进了一步;另一方面,又侧重从韦庄清丽一派的词风发展而来,更多地糅入了文人的心态和情致。二、南唐词趋雅词至南唐渐

2、趋雅致,这—点为词学界所不争。李清照苛责唐五代词为流靡之音,而独以“文雅”推许南唐词。李清照《词论》云:(唐开元、天宝之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郑卫之声”: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孔子云:“放郑声,郑声淫。”(《论语》)将其斥为淫靡之音,弃之。汉经学家认为郑卫“之声”即《诗经国》风中的郑风卫风、,因多写男女情爱,为淫辞情声。李清照苛责唐五代词,如花间艳词为柔靡之音,唯独以“文雅”推许南唐词。无论花间词还是南唐词,作为当时社

3、会风尚和审美趣尚的载体,都烙上了晚唐五代词共同的时代印记。但是,如果将二者一言以概之为本质趋同的风格,则失之偏颇。若细而辨之:花间词多“香软”的绮艳色调;南唐词更具“文雅”的婉丽风貌。三、南唐词趋雅的原因2词至南唐词为什么趋雅了?1.传播环境之清雅晚唐及前蜀词人,大多于市井的秦楼楚馆应歌填词,而南唐词实有别于此。其词乐的承载和传播主体是教坊伶人和贵族家妓。这种妓乐歌舞环境,必然影响士大夫倚曲填词的艺术品味。南唐君臣欢会、朋僚宴集,所制新词多涉雅趣而渐脱去倡风,少了一些裾裙脂粉、花柳风月的描写。2.

4、文化底蕴之儒雅南唐金陵为六朝故都,其正统文化的影响较深。开国君主李昪深爱文章道义,将儒学作为立国之本;中主李璟天性好学不倦,雅好古道“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宋·史虚白《钓矶立谈》)风骚:《诗经》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这是诗歌的两大源头,由此建立了优良的诗歌传统统。治者倡导和崇尚儒家文化,使南唐词创作的审美取向与“中和雅正”的传统文艺观相契合。3.创作主体之高雅南唐词人群体的文学艺术修养远高于西蜀诸家。冯延巳学识渊博,辩说纵横,“有辞学,多伎艺。”(宋·马令《南唐书》本传)李后主工书善画,

5、雅知音律,“为文有汉魏风”(宋·陈彭年《江南别录》)这些风流雅士致力于词章,使得南唐词的脂粉味趋淡。总的来看:远离市井的传播环境——清雅;中和雅正的文化底蕴——儒雅;饱学才士的创作主体——高雅,如此诸多因素作用于南唐词的创作,其词风趋于雅致可谓必然矣!第二节:抒情方式的转变一、由“代言”到“自言”南唐雅词,实为五代词之“变调”。变在哪里?这,主要在于它有意识地在叙述方式上突破,为艳体小词注入了不同于以往的抒情新质。民间曲子词经过中、晚唐文人的尝试及大力创制,提升了词的创作水平,但同时也带来另一方面

6、的不足,即“代言”体式对于词抒情功能的限制。韦庄词在花间词固有的艳情题材3中即事抒怀、触情兴发,重心已悄然转向自我。但是,真正予以突破的,是到了南唐词人手里。在叙述方式上,南唐词对花间词的转变在哪里?南唐词人改变花间词应歌填词的代言作法,在词的创作中渗入一种新的视角,即从抒情主人公的角度体验生活、抒写感受。这一视角的转移,意味着“代言体”向“自言体”的抒情模式的转变。这一根本性转变,始于冯延巳而确立于李煜。二、“堂庑特大”的冯延巳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这是冯延巳词的名句。“风

7、乍起”,一“乍”字突出了主观的感受;“吹皱一池春水”,一“皱”字形象生动,具有画面般的视觉效果。一“乍”一“皱”,写出了由静而动的变化过程。风乍起时,晕皱的不只是一池春水,更是主人公的心境——一怀春心。词人以主体内心透视出来的外在景物,揭示出人物内心的细微而深刻的变化。冯延巳多写闺情离思,就内容题材与温、韦相差无几,但在发掘人物心境上表现出深度和广度。再看他的《清平乐》: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这首词下片末两句“

8、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读到了什么?此词从写春晚景色中见出人之心情。“双燕飞来”,暗示只身孤独。“画帘高卷”,盼伊人归;“黄昏独倚”,伊人未归。末了,“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将这种孤寂的清寒深入到人的内心。虽然未脱闺怨题材,但这种深沉、幽微的心境,完全是抒情主人公的主观体验,异于温庭筠代言式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菩萨蛮》)的客观描摹。冯延巳没有了温庭筠花间词的浓艳雕琢,更多的是文人意味。其词风清丽、委婉情深,时带感伤气息。表明词由花间追求外在的感官享受,转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