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案 王铭鑫

《六国论》教案 王铭鑫

ID:46572456

大小:155.0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5

《六国论》教案 王铭鑫_第1页
《六国论》教案 王铭鑫_第2页
《六国论》教案 王铭鑫_第3页
《六国论》教案 王铭鑫_第4页
《六国论》教案 王铭鑫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国论》教案 王铭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六国论》教案编制:王铭鑫【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结合单元知识短文,学习有关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知识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对比方法逐层论证的方法。2、抓住关键语句品位鉴赏语言,体会情理交融的表达艺术情感价值与态度: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抗击强暴的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2、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课文。【教学设想】  1.设计预习提纲,让学生通过自学自练疏通课文,了解和掌握课文的有关文言文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以及作者写本

2、文的时代背景。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朗读或复述有关内容,培养听、说能力。  3.对于翻译常识以及如何分析课文的论证,教师以方法指导为重点,引导学生在练习中获取新知识。为此,要加强质疑方面的设计。  4.视学生程度,可在程度较好的班级印发苏辙、李桢的《六国论》全文或片断,扩展阅读面,并作阅读比较指导,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1)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2)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二、作者: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

3、泉,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眉山人,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并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苏洵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现在河南开封),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二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的文章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他。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人竞相模仿。因此,苏洵将自己的文集命名为《嘉祐集》、三、时代背景:(1)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前290年韩割武遂予秦。前280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前

4、275年魏割温予秦。前273年魏割南阳予秦。(2)秦灭六国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灭燕前221年灭齐(3)六国抗秦大事年表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前233年秦攻赤丽、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4)文章的写作意图:作者生于真、仁、英宗三世。其时,西、北方边患严重,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1004年,大辽

5、举兵攻宋,当时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并在澶州打了一仗,宋军大胜。形势如此有利,北宋统治者却一味求和,订下“澶渊之盟”,规定宋每年向辽进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自此,抗敌卫国士气锐减,委曲求全之风日上。后辽又连连加码,宋均慨然答应。1044年,西夏元昊上书停战求和,宋却反而给西夏银、绢、茶。一代又一代的“为国者”皆被敌人积威所劫,以物供敌,以钱富敌。眼见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果将不堪设想。苏洵为此心忧,忧而思救,于是写下了这篇醒世文章,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

6、辙。四、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速读,熟悉课文。   2、教师范读,正音,并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   3、学生依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合作解决。4、学生熟读课文,力争对课文熟读成诵。五、分析文本第一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一)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归纳:1、朗读。(齐读或者单独朗读)2、词义理解:(教师提问,学习结合课后注释作答)兵:武器赂:贿赂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不确定的指代)互:相继,先后丧:灭亡率:

7、全都,一概完:保全故:所以以:因为3、活用:(学生总结)完,形容词。活用为“保全”,动词。4、翻译:(学生翻译)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二)课文层次把握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1、找出这一段中的一个关键字:赂2、围绕这个字的说了几个方面:赂,不

8、赂3、这几个方面最终是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