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70662
大小:494.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11-25
《第七章气候的形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章气候的形成气候形成因素气候形成因素太阳辐射环流因子下垫面因子人类活动1、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1.1太阳辐射与天文气候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时空分布是由太阳与地球间的天文位置决定的,称为天文辐射天文辐射日地距离太阳高度白昼长度1、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太阳辐射年总量随纬度增高而减小夏半年南北之间辐射差异小冬半年南北之间辐射差异大冬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随纬度增高而增大1.2辐射能收支的地理分布年平均总辐射最高值位于热带沙漠地区极地冰雪覆盖区地表反射率最大长波射出辐射热带干旱地区为最大低纬度热量盈余;高纬度热量亏损2、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海气相互作用海洋给大气热量及水汽,为大气运动提供能源大气向
2、下动量输送(风应力),产生风生洋流和海水的上下翻涌运动,两者共同影响全球气候2.1大气环流与洋流在热带、副热带海洋北半球洋流围绕副热带高压作顺时针向流动;赤道具有由东向西的洋流纬度40°以上的洋面,洋流绕着副极地低压流动北大西洋冰岛低压逆时针洋流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逆时针洋流2.2洋流暖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水温比所流经的海域温暖冷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水温比流经地方的水温低2.2洋流分布与气候暖流表面利于云和降水、热带气旋形成冷洋流表面有利于雾形成而不利于降水,形成多雾沙漠热带和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气温高于大陆西岸2.2洋流分布与气候低纬度热量洋流输送超过大气环流高纬度大气环流输送占主要
3、部分2.3环流变异与气候厄尔尼诺现象圣诞节前后,在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延伸至赤道东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线(180°)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现象2.3厄尔尼诺与气候东向信风减弱,当地冷洋面转变为暖洋面,空气层结稳定转变为不稳定,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厄尔尼诺对整个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变化也有影响,造成全球气候异常3、下垫面对气候形成的影响海陆分布地形冰雪覆盖3.1海陆差异对气候的影响海陆增温和冷却的差异海洋吸收的太阳能多于陆地吸收的太阳能陆地吸收的太阳能分布在薄的地表面上,海水吸收的太阳能分布在较厚的水层中岩石和土壤的比热小于水的比热海面蒸发量大,水温不易升高3.1海陆差异对气候的
4、影响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年温相时春温与秋温降水特点3.1海陆差异对气候的影响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分布距海远近大气环流洋流3.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大地形的动力作用高大山脉对环流屏障成为气候分界线气流遇山绕流形成的冷暖平流3.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大地形的热力作用:夏季青藏高原是热源;冬季青藏高原是冷源地球的第三极地气温日、年较差大气温季节变化急3.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降水迎风坡雨量大、背风坡雨量小山脉对气旋或者锋面有阻挡作用,导致降水增强或者延长最大降水量高度局地环流气流方向:青藏高原使西风环流发生分支速度:台湾海峡狭管效应,成为有名的大风区性质:长白山阻挡使辽东湾
5、冬季西北风变为东北风3.3冰雪覆盖对气候的影响冰雪覆盖与气温冰雪表面对太阳辐射反射率大冰雪大气就得不到地表的热量输送冰雪覆盖冷源作用使气压场和大气环流随之变化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4.1辐射因子太阳辐射(0.48μm)地面辐射(10~15μm)大气辐射(10~15μm)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水汽吸收带:6μm和24μm二氧化碳吸收带:4.3μm和13~17μm温室气体的源与汇水汽(H2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氟里昂类物质(CFCS)4.2环流因子环流形式出现异常变化时,直接影响某些时期的天气和气候。例如:厄尔尼诺(ENSO)现象4.3人类活动和下垫面因子改变下
6、垫面性质,反射率、粗糙度和水热平衡过程影响气候释放热量,形成“城市热岛效应”改变大气成分,大气保温效应增强,气候变暖4.4气候自然变率气候的年际波动冰期-间冰期气候系统存在突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