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设计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设计

ID:46564331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设计_第1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设计_第2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设计_第3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知道实像与虚像的概念,知道物距与像距的意义。2.会使用光具座(刻度尺),凸透镜,光屏等进行成像实验,并收集凸透镜成像时的有关数据和资料。3.能从观察到的凸透镜成像现象和收集的实验数据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培养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难点:从实验现象和数据中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器材:光具座、蜡烛、打火机、凸透镜、光屏。知识准备1.明确实像、虚像、焦距实像:;虚像:;焦距:,用表示,则二倍焦距表示为:。2.认识物距、像距物距: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2、,用表示;像距: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表示。二.实验探究L实验器材组装:。注意:保持烛焰焰心、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进行分组实验:(1)确定凸透镜位置,使物体从距离凸透镜较远处靠近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物体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是如何随物距的大小而变化的。(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整物距和像距,试着在光屏上找到与物等高位置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情况,确定并记录这个位置的物距和像距,比较此时物距与像距和焦距的关系。并将数据结果记录在表1中。表1像的性质焦距f/cm物距u/cm像距v/cm

3、f=小结:分析上而的数据,可知,当物距焦距时,凸透镜能成、的(实/虚)像。(3)仍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整物距,同时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物体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多做几次,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选择两次数据记录在表2中。(4)仍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再调整物距,同时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物体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多做儿次,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选择两次数据记录在表2中。表2(注:凸透镜焦距f=cm,2f=cm)像的性质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倒立、缩小的像(1)(2)倒立、放大的像(1)(2)小结:分析上面的数据,可知,

4、当物距焦距时,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虚)像。当物距焦距时,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虚)像。(5)继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整物距,使物距小于焦距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看到物体的像吗?透过透镜能否观察到它的像吗?像的大小和正倒是怎样的?如果将光屏置于像的位置,你能在光屏上看到像吗?将物距和成像性质记录在表3中。表3(注:凸透镜焦距『=cm)像的性质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1)/(2)/小结:分析上面的数据,可知,当物距焦距吋,凸透镜能成、的(实/虚)像。三.交流拓展1.从实验得知:凸透镜能成倒立的实像,也可以

5、成正立的虚像,若把物体放在焦点处(即物距u=f),成像情况又如何呢?2.从实验及上血表格中的数据还可以发现如下规律:(1)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是O(2)实像是(倒立/正立)的,且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异侧)虚像是的,且像与物在透镜的0(3)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透镜,且像变o四•总结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V放大/缩小正立/倒立虚像/实像物距、像距关系u>2fUVu=2fUVf

6、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填像的特点)。若用此透镜观察邮票上以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O2.关于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成虚像时,因光屏接收不到,人眼也看不到B虚象都是市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D.虚像用眼可以看到,用光屏接收不到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60cm,若要在光屏上成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应选择的凸透镜是()A.焦距

7、大于30cmB.焦距小于30cmC.焦距等于30cmD.焦距等于15cm2.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B.lOcmC.30cmD.15cm5.某同学光屏放在距凸透镜14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B.7cmC.lOcmD.20c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