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文言虚词总结文言虚词总结齐桓晋文之事文言虚词总结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虚词总结文言虚词总结齐桓晋文之事文言虚词总结

ID:46556429

大小:5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5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虚词总结文言虚词总结齐桓晋文之事文言虚词总结_第1页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虚词总结文言虚词总结齐桓晋文之事文言虚词总结_第2页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虚词总结文言虚词总结齐桓晋文之事文言虚词总结_第3页
资源描述: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虚词总结文言虚词总结齐桓晋文之事文言虚词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言虚词总结【乃】(-)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1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1悉使嬴兵负草填Z,骑乃得过。(《赤壁Z战》)%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1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

2、骑。(《项羽本■纪》)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1贏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1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Z事》)(二)用作代词。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1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机晋文之事》)3.述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1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1师劳力

3、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殽之战》)%1无乃尔是过・(《季氏将伐颛臾》)%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女书》)【乃尔】译为“这样”。%1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高考链接】(05山东卷)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视母颜色怡,乃人喜,乂久之然后退■%1夫我乃行Z,反而求Z,不得吾心■【其】(一)用作代词,乂分儿种情况:1.笫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1事

4、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赤壁赋》)%1善推其所为而已矣。(《齐桓晋文z事》)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1秦王恐其破撰。(《廉颇蔺相如列传》)%1其闻道也I古I先乎吾。(《师说》)%1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1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1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3.代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口C)”

5、或者“你的”“你”。%1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述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1而余亦悔其随Z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原列传》)%1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1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1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1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1众人皆醉,何不舗其糟而啜其酶。(《屈原列传》)%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1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齐机晋文之事》)5.指

6、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1冇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6.指示代词,表示“其屮的”,后面多为数词。%1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扌IIZ。(《石钟山记》)%1豹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1其一犬处于前。(《狼》)%1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齐机晋文之事》)(二)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1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Z武退秦师》)%1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史记•甘罗》)%1与尔三矢

7、,尔其无忘乃父Z志!(《伶官传序》)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1圣人Z所以为圣,愚人Z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1口行千里,其谁不知?(《唏之战》)(三)用作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述是……”。%1其真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