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38961
大小:78.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25
《基础课程改革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础课程改革现状一、改革的背景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①山此标志着我国全面启动了基础教育新课改。新课程于2004年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4个省(区)高中所有年级进入实验,随后在2005年进入实验的江苏省高中所有年级,2006年进入实验的天津、辽宁、浙江、福建、安徽等5个省(市)高中一、二年级,以及2007年秋季进入实验的北京、吉林、黑龙江、湖南、陕西等5个省(市)高中一年级。2007年秋,新课程在吉林省进入普通高中一年级,为使新课程能够顺利实施,我省加强了相关的制度建设,出台了《吉林省新课程方案(试行)》、《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师
2、资培训方案》、《吉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意见》、《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指导意见》、《吉林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规定》、《普通高中学业考试制度的意见》、《吉林省普通高中实验室装备标准》等有关文件,这对全省高中课改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课程实施对课程改革的研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是检验和修止课改的重要工作。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总结改革成果、实现课程H标的要求。因此,如何使新课程冇效实施,是新一伦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尤其对于朝鲜族集聚区的延边來说,探究其共性、查找特点,是冃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我国高中化学新课改理念与实施要求21世纪初,
3、国家提出了新的课改标准。针对当前教学屮存在的弊端,以及对以往教学的反思和未來教学的探讨,试图从教师、学住口身,及未来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此次新课程。新理念主要以教师素养和教学方式、学牛学习素养和未来发展等多方而全释的。新理念主要体现在:(D知识与技能,认识身边的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并用化学语言予以描述,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联系,学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设计和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2)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过程,并能初步进行探究活动,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达信息,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进
4、行信息加工,学会分析化学现象,主动L他人交流讨论,清晰表达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化学现彖的探完欲和好奇心,提高化学科学素养,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培养善于合作、求实创新的科学楮神增强爱国热情,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理念与H标从实施态度、化学教学、教材的使用、化学课程评价、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五个讳度提出课程实施的要求。三、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逐渐增加了对新课程的研兀。越来越多的学者着眼于课程实施所出现的问题。陈侠的《课程论》、施良方的《课
5、程理论》、靳玉乐的《现代课程论》以及钟启泉、张华的《课程与教学论》等,这些著作把课程实施作为一个独立的研亢对象。有关课程实施的文章也是层岀不穷,主要的研究同样也是指向対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在评析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实施的类型或模式进行阐述。马云鹏研究小组在2001年、2003年和2004年三次对新课程实验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式进行研完。前两次主要调杳国家级试验区,第三次调杳省级试验区,主要调查农村地区。调査结果显示,实施观念、教学方式、评价制度、学牛索养都有了较人变化。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第一,农村与城市Z间存在很大差距,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实施态度积
6、极性和信心不高,教学方式的转变不理想;第二,课程资源建设不佳,资金短缺,农村地区更是屈指町数;第三,校本课程的研或和开发不够,教师的专业化没有得到合理化发展;笫四,课堂教学偏于追求形式,教学效果不显著;第五,班级学生容量大,教师工作繁垂。钟启泉的《世界课改趋势研冗》、方明生的《现代口木课程改革》、刘桂林的《美国课改•教师教育》等。这些论著分析不同背景下各国教育或课程改革的进程,总结了他们的成果和影响因素,并以此作为我国课程改革的参考。黄雪芳调研农村小学课改后,①总结出如下问题:第一,教育观念的转变受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第二,社会对课程改革参与性、支持性不高;第三,教学无法
7、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第四,对于新型的教学方式实施困难。胡卫平、韩琴等人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丿施情况的调查研完”的汇报中,从新课程的保障系统、管理方式的变革、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换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调查发现的五大问题是:认知问题;师资问题;资源问题;评价问题;教材与教辅问题等。②黄立俊认为,制约新课程实施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思想陈III,是实施新课改的社会障碍;第二,应试观念根深蒂固,是实施新课程的历史障碍;第三,评价看重升学率,是实施新课改的主观障碍;第四,管理不完善,是实施新课程的机制障碍。陈义对河南某初级中学进行个案研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