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变性研究的新动态

测量不变性研究的新动态

ID:46532030

大小:1.30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4

测量不变性研究的新动态_第1页
测量不变性研究的新动态_第2页
测量不变性研究的新动态_第3页
资源描述:

《测量不变性研究的新动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测量不变性研究的新动态口郑广文魏修建尹筱雨(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摘要]分别从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对测量不变性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把握其发展动态与趋势的同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借鉴。[关键词]测量不变性;量表测量[中图分类号]F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154(2014)05—0123—03量表测量由于能更加综合地反映事物本质及内在关联,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何验证所构建量表在不同总体(如性别、年龄、区域、宗教信仰等)间是否具有不变性,是量表测量的逻辑起点和先决条件。测量不

2、变性’1J,作为验证量表在不同组别间是否具有不变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已经从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等传统应用领域逐步扩展到经管类研究范畴。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明晰其发展的新动态。一、理论研究动态测量不变性作为验证同一量表中的概念或潜变量在不同组别间是否具有不变性的有效方法,其理论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其理论发展过程中,典型的研究成果有:JSreskog’2。首次介绍了“因子结构等价性”,从而开启了量表测量不变性理论研究的先河;Aiwin和JacksonE3]采用基于验证性因子分析(C

3、FA),代替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方法,探析量表中因子不变性,并提出相应的分析范式,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直到1989"年.Byrne_4o等首次正式提出“测量不变性”的概念,并对其在量表测量中的作用及测量原理进行系统描述,至此,较为完整的测量不变性理论分析框架基本形成,同时该分析方法也开始在相应的应用研究中得以推广。其中白新文和陈毅文_11。在梳理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测量不变性的概念和判定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相关理论研究,也成为相关应用研究中引用较多的中文文献。刘军[123对测

4、量平衡性问题作进一步理论分析。典型的测量不变性理论分析框架如表1所示。表1典型的测量不变性理论分析框架测量不变性分析模型文献其他12345678JSreskogSteplStep2Step3fstep4Step5fAlwin等Stepl8fStep2fStep3Step4step45teplbfBylneSteplStep2Step3fStep4step4Step5Step3a\step&Steenkamp等[5]SteplStep2Step3Step4Step—Step6Step5fPsrtislMItestedmeachstep

5、Tsa-is等[6]fSteplStep2Step6Step5Step4Step3Step—Step8LGMoflongitudinalChan[7]SteplStep2fStep3step4relationshipsVandenherg等[8]SteplStep2Step3Step4Step5Step6Step—Step8fB㈣[9]SteplStep2Step3fStep4step4Step5fSchoot等[10]fSteplStep3step4fStep2白新文等[11]/SteplStep2fStep3fSte>4刘军[1

6、2]SteplStep2/f/fPsrtialMIstep2由表1可知:首先,各理论分析框架中所含测量模型的数量、类型及顺序相异。女HJSreskog构建了包含6个测量模型测量不变性分析框架,而Alwin和Jackson的理论分析框架则由4个测量模型组合而成,虽然Byrne的理论分析框架中也包含了6个测量模型,但所含模型的类型及组合顺序则与JSreskog的理论分析框架不尽相同,同一测量模型在不同的分析框架中可能出现在不同的测量顺序位,如协方差不变性模型在JSreskog、Taris等和Schoot等的分析框架中分别出现在第一、第二

7、和第三测量顺序位。因此,结合各测量模型成立的假设前提,以及彼此间的逻辑关[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201206280081);陕西省软科学重点项目(2014KRZ02)2014年第5期固系等因素,准确确定各模型间的测量顺序,将对规范其理论及相应的应用研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个别模型的设定存在分歧。如J6reskog将量表中因子方差和协方差同时作恒等性限定,以此来构建因子方差一协方差不变性模型,持此观点的还有Alwin和Jackson。但部分学者则分别对因子方差和协方差做恒等性限定,进而构建了因子协方差不变性模型和因子协方

8、差不变性模型,女HSteenkamp和Baumgart—ner。因此,如何对测量不变性的测量模型进行统一化构建,将是该研究领域后续研究的重点之一。再次,由表中最后一列可知,除了表中所列的8个测量模型外,一些学者还构建了其它的一些测量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