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

福安市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

ID:46527317

大小:274.2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4

福安市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福安市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福安市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福安市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福安市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安市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期福建地质GeologyofFujian185福安市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梁乐辉(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泉州,362021)摘要根据福安市地质灾害复核调查的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市十多年来地质灾害发生的现状,研究地质灾害发生与地形(地貌)、岩土体、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密切关系,总结出大多数地质灾害点分布于自然坡度为25。~45。的陡坡地段,滑坡崩塌发生多为5~8月份的雨季或台风暴雨季节,人类工程活动致灾因素主要是削坡建房等,并提出相关的防治建议。关键词地质灾害影响因素防治建议福安市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l19。23~119。51,北纬26。41~27。24,总面积1

2、880.1km,全市总人口653226人。至2011年初,全市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607处,发生的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808.41万元,地质灾害给福安市人民造成巨大损失。笔者通过福安市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的现状,对地质灾害主要致灾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建议。l研究区概况1.1气象特征福安市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台风频繁等特点。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3.6~C~19.8~C,最高气温43.2℃,最低气温为一5.2℃。多年平均降雨量142O~1950mm,全年可分4个降水季节,降水量主要集中在3个时段。每年3~4月份为春雨季节,降雨

3、量260~320mm;5~6月份为梅雨季节,降雨量430~660mm;7~9月份为台风阵雨季节,月降雨量420~630mm。10月至次年2月为少雨季节。1.2地形(地貌)福安市地处鹫峰山脉、太姥山脉和洞宫山脉之间,总体地势由北向南倾斜。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临海;中部交溪纵贯南北,沿交溪干流两岸为平原和丘陵,向两侧依次为丘陵、低山、中山,呈阶梯状分布,形成向南开口走向南北的狭长谷地。西北部的白云山系全市最高峰,海拔1449m。地貌大致可划分为山地(中、低山)、丘陵、山间盆地、平原和海滩(滩涂)5大类型。收稿日期:2012—03—05作者简介:梁乐辉(197卜),男,工程师。地质调查与

4、找矿专业。186福建地质GeologyofFujian第31卷1.3地层、侵入岩及构造地层发育不全,主要出露地层有中生代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代第四系,其中以中生代火山岩系分布范围最大,面积约为1243.69km。,占全市总面积的66.12。侵入岩以燕山期侵入的花岗岩类为主,其次为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潜火山岩,侵入岩面积385.05kmz,占全市总面积的2O.53。构造以断裂为主,其中走向北东、北北东向的断裂较为发育。1.4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的贮存条件及水力特征,将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孑L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松散岩类孑L隙水:分布于山间盆地,山前地带以及赛岐以南沿江两岸,主要接受大气

5、降水补给,盆地边缘受基岩裂隙水侧向补给,溪河两岸地下水与地表水互相补给,具有水力联系,水力坡度较大,径流途径短,排泄于溪沟中。分布于河口、滨海平原孔隙水,除受大气降水和农田灌水的补给,还受山前松散岩层孔隙水或基岩裂隙水的补给,水力坡度较缓,排泄条件差,动态变化不大。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中低山山区,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由于受构造侵蚀及流水作用,切割强烈,地形陡峻,沟谷发育,汇水面积小,致使渗入地下甚微,地下水径流途径短,常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于山脚洼地及沟谷地带,是溪沟地表水补给来源。2地质灾害现状福安市境内地貌类型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山体斜坡普遍存在,斜坡岩土体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

6、用下,产生变形破坏而发生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广泛分布,主要灾种有滑坡、崩塌及不稳定斜坡等。至2011年初已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607处,其中滑坡282处、崩塌90处、不稳定斜坡231处。其中2001年到2011年初共发生地质灾害445处,约占全市总灾点数的73.31,表明近年来地质灾害活动和发生频率较高。至2011年初所发生的地质灾害已造成人员死亡64人,直接经济损失808.41万元。境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着4926户24171人的生命和民房24723间的安全。地质灾害给福安市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带来极大危害。3影响因素分析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大体可划分为人为因素和

7、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降水)等;人为因素主要为人类工程活动,区内主要表现为切坡建房、修建公路、采矿和水利工程建设等。根据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分析,区内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多为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大、中型滑坡,其形成和发育的主控影响因素以自然因素为主;而房前屋后发生的滑坡、崩塌,则主要以人为因素为主;区内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绝大多数都由暴雨引发。3.1坡度与坡高地形(地貌)条件是地质灾害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