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也谈“蝴蝶”命名的理据--专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也谈“蝴蝶”命名的理据--《蝴蝶考》读后札记严修鸿提要:《蝴蝶考》一文认为“蝴鳏”命名根据在于“胡”,并且认为“胡蝶”的“胡”含义是“胡须”。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我们认为“胡蝶”取名主要依据是“蝶翅”,“蝶”从声训角度可证含有“扁簿”义,正与“蝶翅”相应。此外,通过文献、方言材料证明了“胡”在“胡蝶”一词中的含义应当是“阔大”而非“胡须”。一、引言《中国语文》1999年第6期(450-453页)上发表了《蝴蝶考》一文(作者刘萍),该文首先认为“蝴蝶”是个偏正型的复合式合成词,而非像许多现代汉语教材及《现代汉语词典》所说的是单纯词。其次认为“蝴蝶”本
2、来是“胡蝶”,“胡”是一个语素。这两点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尤其是前者,作者不盲从现在流行的看法而从这个词本身的发展历史提出怀疑,并作了较充分的证明,很有价值。但是刘文在考察“蝴蝶”的语源时特别强调“胡”字,并进一步把“胡”的晚起义项“胡须”当作“胡蝶”命名的根据。这一点笔者不敢苟同,在此我们捉供另一种的解释,以此求教于刘萍同志及其他方家。二、“蝶翅”是胡蝶命名的主要着眼点抓住事物的特征并给予描述,这是人类认识纷繁世界并为万物命名的一个重要途径。蝴蝶在人们印象中最鲜明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呢?请先看《辞海》里的解释[1]:“蝶,昆虫纲,鳞翅忖,锤角亚忖昆虫的
3、通称。翅及体表密被各色鳞片和丛毛,形成各种花斑;大小因种类而异。头部有锤状或棍棒状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特化成喙,虹吸式,不用时作螺.旋状卷曲。”在动物学科里,蝶翅是立目的依据。再有《现代汉语词典》[2]:“蝴蝶,昆山,翅膀阔大,颜色美丽,静止时四翅竖立在背部,腹部瘦长。吸食花蜜。种类……。”很显然,蝴蝶最引人呱口的特征就是它那阔人美丽的翅膀。其余“蝴蝶结、蝴蝶瓦、蝴蝶花、蝴蝶装,蝶雷、蝶形花冠”等事物取象命名也是因为这些物品形状类似蝴蝶的翅膀。此外,历代文人对蝴蝶的吟咏也多以这种昆虫的翅膀为主,例如[3]:唐朝温庭筠《春日野行》诗:“蝶翎朝粉尽
4、,鸦背夕阳多。”宋朝张耒《夏日》诗之一:“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丝屋角晴。”宋朝周邦彦《蝶恋花》词:“若遣郎身如蝶羽,芳时争肯抛人去。”清朝李文渊《赋得四月清和雨乍晴》:“掠水燕雏E欲倦,猪花蝶羽梦初醍。”这些诗词赞美的“蝶翎”、“蝶衣”、“蝶羽”都是指蝴蝶的翅膀。我们认为古人对蝴蝶这种昆山的命名极有可能就是根据它们那阔大而且色彩斑斓的翅膀。事实上,蝴蝶的“蝶”字正与“蝶翅”一义严格对应。研究汉语语源历來有义寓于声的说法,声符兼含意义是一些汉字特有的性质。“蝶”是从“柴”得声的形声字,从声训的角度看,我们不难发现“栗”声多有“扁薄”之义,例如:1茉
5、[4],《说文•木部》:“〜,也;〜,薄也,从木世声。”木义是“叶子”,五代徐错《说文系传•木部》:“〜,〜之言叶也。”《止字通・木部》:“〜,郑樵曰:'〜即叶字。'”引申作“薄木片”,徐错《说文系传》:“者,阔也,〜Z言叶也,如木叶Z薄也。”又段玉裁注:“凡木片Z薄者谓Z〜,故叶、牒、鎳、竹、傑等字,皆用以会意。”2糜[5],鞋垫。《说文•尸部》:“〜,履中荐也。从尸,菜声。”本义是鞋垫,王筠《说文解字句读》:“〜,以木为之而空其中也。”3[6],切成的薄片肉。《说文•肉部》:“〜,薄切肉也。从肉栗声。”《广韵》入声叶韵:“〜,细切肉也。”4堞⑺
6、,女墙。《说文•土部》:“,城上女垣也。”段玉裁注:“,......,今作堞。”《幣•释宫室》:“城上垣,曰睥睨……亦曰女墙,言其卑小,比之于城。”相对于城墙而言,女墙也是薄小的。5鳏[8],比目鱼,形体扁薄。《说文新附•鱼部》:“〜,比1=1鱼也。从鱼栗声。”《尔雅•释地》:“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明杨慎《异鱼图赞》卷二:“东海比目,不比不行,两片得立,合体相生,状如鞋屎,蝶实其名。”6[9J,金属薄片。《说文•金部》:“〜,銖也。从金栗声。齐谓Z〜。”段注:“此谓金铜铁椎薄成叶者。”马宗霍《说文引方言考》:“〜,从栗声,兼取栗
7、义。《木部》云:'菜,薄也。'本指木片之薄者。引申之,凡薄皆谓之柴。然则从金,盖谓金片之薄者矣。”《隋书•食货志》:“或翦铁〜,裁皮糊纸以为钱,相杂用之。”7[10],,障泥,一种马鞍的装饰,垫在马背两旁以挡泥土,也是薄物。《说文•革部》“,鞍飾。從革占声。”《玉篇•革部》:“,,鞍具。”8[H],书、画、纸等的张、页。后作“叶”。《说文•竹部》:“〜,籥也。从竹菜声。”《广韵》入声叶韵:“〜,篇簿书〜。”9葉[12],叶子。《说文•草部》:“〜,草木Z〜也。从草栗声。”段玉裁注:“凡物Z薄者,皆得以葉名。”10撲[13],(1)箕舌。《管子•弟子
8、职》“执箕膺〜。”尹知章注:“〜,舌也。”(2)椎物使薄。《淮南子•说山九“髻犹陶人为器,〜延其土而不益厚,破乃愈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