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1999宋文研究综述【文化研究论文】

1997-1999宋文研究综述【文化研究论文】

ID:46513624

大小:59.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1-24

1997-1999宋文研究综述【文化研究论文】_第1页
1997-1999宋文研究综述【文化研究论文】_第2页
1997-1999宋文研究综述【文化研究论文】_第3页
1997-1999宋文研究综述【文化研究论文】_第4页
1997-1999宋文研究综述【文化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1997-1999宋文研究综述【文化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化硏究论文-1997-1999宋文硏究综述宋文与宋诗、宋词一样,标志着有宋一代文学创作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中,宋人独占其六,可见宋文地位之重要。可是,长期以来,宋文硏究与宋代诗词硏究相比,显得相对薄弱。1997年至1999年,经过学人们的努力,在宋文这一比较寂寞的硏究领域中仍涌现了许多可贵的成果。一、作家与作品硏究在这一方面,对宋文六大家及其作品的硏究一如既往地占据了较大的份额,欧、苏两家的硏究成果尤其突出。如莫砺锋《论欧阳修的人格与其文学业绩的关系》(《中国文学硏究》1997年第4期)一文着重探讨欧公人格与文风的关系,认为欧阳修在道德情操和学术修养两

2、方面具有鲜明的人格特征,并指出欧阳修的文学创作成就及领导北宋诗文革新啷与其人格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首先,欧阳修对于文学家人格建树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其次,他还在创作中充分发挥了其人格优势,把政治激情和人格魅力充分体现在作品屮,从而成功地实现了作家人格向作品风格的转变。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内实刚健。”而”内实刚健”正是对欧文所蕴含的人格光辉的深刻认识。对宋文文本的硏究也始终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缪向勇《论欧阳修散文的语言美》(《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认为欧阳修散文语言美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委婉含蓄,一唱三叹,具有神韵美。欧阳修擅长于运用

3、一唱三叹、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以烘托渲染出特定的氛围,透露和引发出自己美好的情怀,使他的散文语言呈现出情韵动人的特色。二是质朴生动、纯真自然,具有朴素美。朴而不俗,淡而见巧,往往造语平淡,却能光彩照人。三是句式多样,灵活多变,具有错综美。欧文句式散整交错、长短结合、奇偶相配,不呆板'不凝滞,富有变化。四是探索人生,倾吐诗情,具有哲理美。在哲理光辉的折射下,我们看到既有对历史教训的总结,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四方面结合起来使得欧文的语言显示出独特的美感。徐姝《论苏轼散文中的比喻》(《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则从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入手,来探讨苏轼散文的风格,指出苏

4、轼把诗性思维方式运用到散文创作中,大量地运用比喻來论事谈理。文章从苏文的比喻方式、苏文的比喻效果、比喻特点与文章风格、比喻与时代风格四个方面探讨了苏文中的比喻。赵仁珪《苏轼散文屮的禅》(《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笫4期)一文讨论的是苏文与禅宗的关系,认为苏轼于佛教虽为”泛宗派”者,但对禅宗情有独钟。其表现有二:一是对伪禅学的批判,对真禅学的坚持;二是能从中提炼静而达的哲学精髓,取其实用、重人情及富有辩证的思维方式。这些思想必然影响于苏轼散文,其表现有三:一是苏轼很多论文的主张都直接来自禅宗;二是能将禅宗的某些思维方式及表述手法,如比喻、话头、典故、术语、辩证法等巧

5、妙自如地引用到各类文章中去;三是扫除一切夕卜在痕迹,将禅理禅趣圆融无碍地化入到文章中去,这一特点在苏轼的小品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有些硏究者还注意到古文家之间的承继关系,曾子鲁《简述苏轼对韩欧古文成就的继承与发展》(《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认为苏轼对韩、欧古文的开拓与发展,从理论来看,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提倡”文以尽意”、”有道有艺”,更重视”文”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与创作的关系上,强调”不吐不快”、”精悍确苦,言必中当世之过”;在创作手法与风格上,耍求”随物赋形”、”姿态横生”,做到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统一。从实践来看,超凡入化的神韵,磅礴雄伟的气势,直率真

6、挚的感情‘构成苏文的独特风貌;而于圆活流转之中,呈现山一种创新求奇的锐气和错综变化的美感,则是苏文在韩、欧文基础上有所发展而形成的一大特色。孙兰廷《论欧阳修对苏轼散文的影响》(《内蒙古社会科学》1999年笫3期)认为欧阳修对苏轼散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言必中当世之过”的文论观,直言敢谏、不避祸福的人格力量以及乐民所乐的旷达情怀在苏文中的体现。从他们师生指斥时弊的政论文及描写山川、清风、明月的文赋,都可见这种影响关系。对欧、苏之外宋文诸大家创作的硏究,在这三年中也有较大进展。如曾巩硏究,毕庶春《试论曾巩散文的中和之美——兼论其儒术、文词、文风的统一》(《社会科学战线》19

7、97年第5期)认为曾文将儒术、文词、文风三者融合为一体。为了硏究其融合的过程,必须考察其思想的衍变及不同时期的思想风貌。文章将曾巩一生苦读能文、坎坷不售、校书史馆、辗转州郡、回朝任职儿个时期,结合宋、元、明、清诸家评论,论证曾文具有含而不露、质而不{里、淡而实腴、怨而不怒的特点。这四个特点相结合,恰好形成了曾文的中和之美。又如力来都较为薄弱的苏洵散文硏究方向,韩俐华、魏福惠《苏洵散文艺术论》(《社会科学辑刊》1998年第2期)认为苏洵散文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格调高古,论说周详而析理精微;二、气势磅礴,明爽骏快而蹿厉风发;三、意繁枝茂,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