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08601
大小:67.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4
《“生活儒学”导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活儒学”导论作者题记:此文是我尚未完成的专著《生活儒学》的“导论”部分,首发于此,特致谢忱。生活儒学[i]在总体的致思进路上,是在与现彖学——胡塞尔(E.Husserl)、舍-勒(M.Scheier)、尤其是海德格尔(M.Heiddeger)的平等对话屮展开的。这种对话既非“以西说屮”,也非“以屮说西”,因为按照生活儒学的想法,任何现成地摆在那里的“中”(如所谓“中国哲学”)或者“西”(如所谓“西方哲学”)都是子虚乌有的东西。这种对话实质上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的展开,亦即生活木身的一种显示形态。这个总体致思进路分为三大步骤:破解一回归一构造。生活儒学这种致思进路,表而看来似乎
2、相当于胡塞尔、海徳格尔那样的“奠基”(Fundierung/GrUnden)。然而实际上,现象学的所谓“奠基”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海德格尔接着康德讲的“形而上学的奠基”[1],对于形而上学[ii]木身来说乃是外在的,亦即是从在形而上学之外的生存论分析中去寻求“形而上学何以可能”[2]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把大约对应于这种奠基的工作称为“形而上学的本源”问题;而在胡塞尔,“奠基”却是形而上学的内在的奠基,亦即是从在形而上学Z内的先验意识Z中來寻求解决“形而上学何以可能”问题,我们把大约对应于这种奠基的工作称为“形而上学的基石”问题。对于生活儒学来说,这两种“奠基”处在完全不同
3、的层级上:基右作为基础,本身就是形而上学这座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本源则是在形而上学之外、Z下、支持着整个形而上学建筑的地基。这就是说,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将形而上学奠基于纯粹先验意识的木质直观,其实跟康德一样,是在用形而上学來为形而上学奠基,但我们知道,房子是不能为房子自身奠基的;[3]而海德格尔所谓“基础存在论”的生存论分析,归根结底奠基于作为一种存在者的“此在”(Dascin),实质上仍然是一种主体性的设定,也就是说,实质上仍然述是一种形而上学。[iii]此在之为主体性设定,是因为此在乃是“人”这样的“存在者”(Seiende),而非“存在”(Sein)本身。此在固然向
4、来与存在本身发主着交涉,可是所有形而上学的主体性都与存在本身发主着交涉,这能说明什么呢?它能说明此在的木源性吗?显然不能。此在向來不是“向来”的,而是“后来”的。海德格尔之所以必须将此在设定为“向来”领先的,是因为他不可能从源始的存在本身推出此在;而这又是因为存在本身被设定为异在于生存的东西,即本來就是与此在无关的东西。这样一來,海德格尔的奠基观念在根本上就没有超越胡塞尔。有别于此,生活儒学把自己的类似“奠基”的工作理解为这样一种更为彻底的致思进路:通过破解传统儒学,而回归作为大本大源的生活本身(这里,生活本身并不以“此在”、人的主体性为前提);并在作为源头活水的生活感悟的地
5、基上,重新构造儒家形而上学。这样一来,生活儒学遵循着这样一条“中道”:既克服I口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无木”性[4](《离娄下》),[iv]也反对后现代主义的“反形而上学”立场。换句话说,生活儒学是要在一种崭新的地基上一一从真正的本源上一一重建儒家形而上学。第一节破解所以,生活儒学将从破解入手。生活儒学的破解,表面上看起来似乎略相当于通常所谓“解构”。但生活儒学所说的破解,既不是德里达解构主义那样的解构(deconstruction),也不是海徳格尔现象学那样的解构(Destruktion)。这两种解构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宣称形而上学的哲学存在论的终结;它们以“反形而上学”的立场
6、来论证所谓“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到来。而生活儒学则认为,形而上学本身就是为生活所涵摄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上,海徳格尔陷入了一种自相孑盾而不自知:一方面,他正确地揭示出,科学必定奠基于哲学存在论,而哲学存在论必定奠基于生存论、乃至生存木身,这确实是他的真知灼见;然而另一方面,他却宣称哲学的终结,即宣称一般存在论的终结,这实际上等于宣称科学的终结,其至是宣称伦理学的终结,因为即便在海德格尔自己的思想中,形而上学的伦理学也属于科学。W]但生活的事实是,科学仍将发展下去。然而,假如没有形而上学,如何可能给出存在者领域?进而如何可能奠定以这种存在者领域为前提的科学的基础?其至伦理规范也是以
7、这种存在者领域为前捉的,伦理学也是一门科学;但是,我们仍将伦理地生活下去,假如没冇形而上学的基础,这又如何可能?所以,生活儒学认为,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应该构造形而上学,而在于形而上学构造是否以生活木身作为口己的大木大源。儒家形而上学是在孔了那里开始确立的,然而这种形而上学正是以生活木身为自己的木源的。说到本源,这里需要阐明:本源并不同于根据。何为根据?我倒愿意部分地借用海徳格尔的“根据”(Grund)观念:根据是个形而上学的范畴,是说的支持着某个存在者的另外一个存在者。生活儒学不同于海徳格尔Z处是,他仅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