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07872
大小:95.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11-24
《《古代汉语》-古汉语知识综合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书的注解一、什么耍读古注古书的注释按时间分可以分为古注和今注两大类(大体清代以前的注释叫古注)。今注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一般说来观点比较正确。科学性较强,而且使用现代汉语,通俗易懂,但我们阅读古书仅仅借助今注是不够的,这是因为:1、古代的传注家距古书成书时代近,如汉代注先秦之书,也就是几百年,语言变化不大,典章制度尚存,加之他们学识渊博,学风扎实,所作的注解往往比较可靠。这些古注都是今注的基础和依据。今注有的比较简单,各种注木对一些问题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加确切、深入的理解古书的内容,就必须阅读古注。2、有许多古书至今没有今注。
2、我国的古代典籍浩如烟海,有今注的只是一小部分,对多数没有今注可参考的古书在阅读时必须借助古注。3、中文专业的学生是专门学习研究我国各代语言文学的,应当具备利用古注阅读古帖的能力,这是一项基本的训练和要求。古人读书非常重视古注。如(清)阮元在《十三经注疏》前的《重刻宋版注疏总目录》中说:“窃谓士人读书当从经学始,经学当从注疏始。空疏之士,高明之徒,读注疏不终卷而思卧者,是不能潜心研索,终身不知有圣贤诸儒经传之学矣。”二、古注的类型古注的别称有:传、笺、章句、注、疏等,按今人的理解都是指对古书注释或注解,但它们的原义有细微差别,经历一个发展
3、过程。1、先秦就有“传、解、说”的各目,这些都是解释的意思,传:传过、传通Z意。《说文》:“传:遽也(送信的快车或快马)段玉裁注:如今驿马,引伸传遽Z义,贝IJ凡展转引仲Z称皆曰传,“孔颖达曰:传通其义也”。女lh《毛诗诂训传》(简称毛传);《尚书》孔安国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三者合称“春秋三传”,一般说,《左传》多补充史实,文字较多;《公羊》、《谷梁》多解释词语和《春秋》的体例;其他如《韩非了》有《解老》一篇,《墨子》前有《经上》和《经下》两篇,后有《经说上》和《经说下》两篇。一般说“传”偏重于内容的解说
4、,意思的阐发。“传”又称“注”,两者都是注解、诠释古书原文的。总Z,先秦时期注释术语尚处于萌芽状态。2、两汉、魏晋先秦的古书传到汉代有很多已经很难读懂,于是学者们开始为这些古书做注解,当时所注多为儒家经典,如毛亨《毛诗诂训传》,郑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赵歧《孟子章句》,后来注解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子类和史类,如东汉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了注》,王逸《楚辞章句》等。汉人注卩多是循经立训,一般侧重字词、名物的注解,有时也简要串讲句意,说明章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注解的范帀进一步扩大了,经史子集的许多古书都有了
5、注本,如:何晏《论语集解》,土弼《楚辞注》、郦道元《水经注》等。“笺”使注释的意思更加明确,即补充注释的意思。《说文》:“笺,表识书也”,《字林》:“笺,表也;识也”。《十三经注疏》于《诗经•周南•关雎》训诂传郑玄笺下疏:“郑于诸经皆谓之注,此言笺者……郑以毛学审备,尊畅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记识其事,故特称为'笺',余经无所尊奉,故谓Z'注是说郑称称“笺“有进一步表明毛意,II有自谦的意思(对原注简略不明显的地方加以申说,或记下自己的不同意见)。“注”流注,注明,用在注释古书时,是指使文意如水Z流注,畅通明晓。《仪礼•士冠礼》郑玄注下,
6、贾公彦疏:“注者,注义于经下,若水之注物,亦名为“着”,故郑叙云:“凡著三礼七I•二篇,著者,取其名经意者也”。注即著,言为之解说,使其义著明也。古书注释称“注”的很多,如郑玄《周礼注》、《仪礼注》;高诱《吕氏春秋注》等。"章句”离章辩句,分析章节句读的意思。类似今天的串讲句意,分析其中的含义。如《孟子章句》、《楚辞章句》等。3、唐代汉人的注释到了唐代又变的难懂了,于是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方法: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释作注解,一般叫“疏”,也叫“正义”。《说文》:“疏,通也”即疏通文意,如《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
7、)孔颖达疏。孔颖达有“五经止义”即:《周易止义》、《尚书止义》、《诗经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唐人的义疏有“疏不破注”的传统,在尊重原注的同时,罕有发明。三、注的体例和内容1、体例约从东汉开始,为了阅读方便,方有经、注合一的经注本。(1)单注本孔颖达曰:“汉初,为传训者皆与经别行,三《传》之文不与经连,故《石经》书《公羊》皆无经文。《艺文志》云:“《毛诗经》二十九卷,《毛诗诂训传》三十卷”,是毛为诂训亦与经别也。⑵经注木即经注合一。孔颖达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周南•关雎》诂训传第一“郑氏笺”下孔颖达疏曰:“……及马融为
8、《周礼》Z注,乃云“欲省学者两读,故具载本文,然则汉以來始就经为注”自马融“就经为注”后,一些子书注释者也都就原文注释,迳注文句之下,经注木就是就经为注,经注合一,注文紧置于所耍注释的文字Z下。随着对同一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