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医学资料-有关脾胃学说的理论探讨及临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仲景脾胃学说的理论探讨及临床诊治经验脾胃学说是屮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阐明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机制和临床辨证论治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脾胃学说一•向为丿力代医家所重视,在临床各科中得到广泛地运用。一、脾胃学说的渊源(1)、《内经》为脾胃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不论从脾胃的解剖、生理、病理,还是诊断、治疗和预防,《内经》小都做了颇具规模的详尽论述。后世脾胃学说的发展,都是以此为出发点。(2)、《伤寒论》和《金陨要略》醜定了脾胃学说的临床证治基础。这部不朽的著作是我国笫一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法方药俱全的中医经
2、典Z作,张仲景不仅提出了“四季脾旺不受邪”理论,而且在六经论治屮,还制定了一系列脾胃病的辨证纲要和治法方药,为脾胃理论的临床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3)、唐宋金元时期,脾胃学说得以全面的发展,李东坦独树一•帜,开脾胃论之先河,法《内经》“土者生万物”的理论,认为脾胃Z病多由于虚损造成,临床惯用补中、升阳、益气、益胃之法,成为补土学派的鼻祖。(4)、明清吋期,脾胃学说进一步充实完善,尤以叶天士对阐发脾胃Z阴的论治有卓越的贡献,使脾胃学说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分析研究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有重要贡献的人物要推
3、三家:一是张仲景着重阐述了脾胃病的临床证治,二是李东垣着重阐述了脾胃阳气虚证治,三是叶天上着重阐述了脾胃阴虚证治。同时我们发现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脾胃在临床诊治中的作用,都有不少的理论阐述和临床经验。脾胃学说是一个涉及面广泛,包含内容繁多,既有系统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重大课题。虽然人家一向把李东垣作为脾胃学说的人师,但看来他只着重阐发了脾胃之阳(气)的理论和证治,对脾胃Z阴则要推崇叶天士。二、脾胃学说的理论贡献:脾胃学说的理论内涵精辟丰富,对整个中庚药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学术流派。从生理功能
4、和病理变化来看,可将其核心理论归纳如下:(一)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元气Z根《内经》云:人Z所受气者谷也,谷Z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Z海也,中焦Z所出,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生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牛身,莫贵于此。张仲景认为:脾虚易于外感,虚人外感先建中焦桂枝汤后喝热粥小建中汤李东垣复申其义认为:脾胃是维持生命、元气的根木,因为人体一切生命活动和脏腑功能均依靠气血的供应,而脾胃乃“气血阴阳之根蒂”产生气血之源泉,李东垣脾胃论中说:“真气乂名元气,乃先身生之梢气也,非营气不能
5、滋之。宗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Z气,此六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升,胃气Z异名。其实一-也。”其意谓谷气是产生人体诸气Z根本,脾胃Z气无所伤方能滋养元气,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故诸病之所由生。”因此可以称脾胃为元气之根,元气为健康Z本,如果脾胃内伤,就会百病由生。这既是脾胃学说的基本观点。陈瑞春治疗晚期胃癌经验1亏虚为病Z根本陈师认为,晚期胃癌多己失去手术时机;或手术切除不净;或虽能切除病灶,但因冇的病灶较大,有的因病灶位迸不好,手术创伤大,如胃人部分切除,其至全胃切除;或术后复发;或进行过化疗的
6、病人。此等病人往往病悄迁延,正气损伤,正虚邪实,虚实夹杂,其屮正虚为木,邪实为标,正虚尤以脾胃虚弱为主。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化牛之源。“有胃气则牛,无胃气则死”。患者多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饥饱不匀,过食肥甘,辛辣炙博,烟草醇酒,损伤脾胃。脾胃虚损,加之情志内伤,肝木乘脾,脾运失职,酿生痰湿,痰阻气机,且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则癌瘤作矣。正气,尤其是脾胃之气在胃癌的发病过程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脾胃正常,气血化生启源,脏删得养,正气充盛,虽有痰、气、瘀等致癌因素存在,正气自可抗邪于外,邪弗能为害。益脾胃为治疗人法晩期胃癌病人
7、临床多见纳谷不香,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形体羸瘦,甚至大肉尽脱,形削骨立,卧床不起,或大便瀟薄,甚至下肢水肿等-•派脾胃虚弱,脾失运化,化源不充,气血亏虚,机体失养Z象。有些病人全身虚衰的症状可能不很明显,陈师认为英本仍为脾胃虚弱,英虚象终究要显现出来。脾失统摄,加之瘀阻血脉,新血不能归经,病人可经常、反复便血洪至吐血,加重了气血亏虚。病人同时也有胃脱疼痛、胀满、不适、恶心呕吐、暧气呃逆,甚至腹中痞块等气、血、痰、毒阻结Z征。陈师认为,治疗晚期胃癌若试图清热解毒,化瘀抗癌,破血消橄,软坚散结,甚至用有毒之品所谓“以毒攻毒”
8、,往往适得其反,不但癌瘤不能消除,反而因苦寒峻毒之药徙伤正气,尤其败伤脾胃,使饮食难进,化源不充,终致冒气衰败,则死不旋踵。当此正虚邪实之际,不应以消除癌瘤为唯一目标或主要目标,而应以提高病人牛•存质量,延长主存期为主要目标。所以治疗应顾护正气为先,特别应护胃气。脾胃运化正常,水谷精微化主气血,人体正气充足,方能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