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88633
大小:48.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4
《试论法自然的道家德育思想(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法自然”的道家德育思想张世欣一部《道徳经》,洋洋五千言,具精神蕴含之丰富,思想空间之开阔,堪称盖世杰作,足可以使老子赢得中国哲学之父的美誉,登上华夏道家祖师的宝座。老子思想经过庄子们洋洋洒洒的一番哲学弘扬,经过一批政治家们认认真真的几番社会实践,经过儒道等几大家是是非非的长期思想较屋,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开史书,耐人寻味的是研究历代兴亡、具有真知灼见的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谈父子,对道家情有独钟,称赞道家思想“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1)汉初、唐初的政治家们都渴力推行道家思想,并因此形成了标志强汉的“文景之治
2、”和标志盛唐的“贞观之治”,显示了道学的超越生命力的存在。司马谈称赞道家“因阴阳Z大顺,采儒墨Z善,撮名法Z要”,(2)说明道学涵化了儒墨名法各家的思想,这不是史学家的曲笔誉词,而是道学家本身的理论勇气。儒道朝野之分十分明显,但殊途同归,都对中国社会道徳影响很深。如果说儒家是教人以礼,释家是劝人以善,那么道家乂是如何呢?今尝试论Z。一、物之自性即德的道德观道徳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或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们总是以善恶、公私、诚伪等概念去评价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们的关系的。老子的《道徳经》既讲道,又讲徳(其中有16章41处讲徳),虽
3、然老子“道徳”思想难以用今天的“道德”两字的含义完全涵盖,但《道德经》实实在在是一部论述道德的真经,其道德观口成一个体系,内涵很深。首先,德是道之用。在道家看來,德是人们对道的理解,依道而行即德。可以说,徳即道之本性。道是宇宙本体,对宇宙本体所反映出来的客观规律的口觉,即是徳。“徳者,得也”,(3)徳、得,音义相近,外得于人,内得于心,即徳。韩非子对老子的思想解释是:“道有积而徳有功,徳者,道之功。”(4)《管子》又说:“德者,道之舍。”可见,道为德之体,德为道之用,道德即体用合一。其次,德是物之自性,人之常性。庄子把道徳与仁义对立起来,“毁道徳以
4、为仁义,圣人之过也”(5),认为违背自然而屈于仁义是不道徳的。老子说:“道生Z,德畜Z,物形Z,势成Z,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Z尊,德Z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6)用庄子的话说,即“物得以生谓之徳”(7),可见德即口然。因此,道家认为人Z常性,就是人们共同的德性。《庄了•马蹄篇》说:“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徳。”《淮南子•齐俗训》还说:“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天性即道,得道即德。出此可见,物各自长,人各自化。道徳即尊重和顺应自然,不受外力干扰,不受外物诱惑,第三,德即修身。老子说:“修Z以身,其德乃真。”(8)德真在于
5、修身,修身才不为物动。儒、释也都讲究修身,但道家和他们不同。庄子说:“德者,成和之修也”,(9)道家讲修身养性,是要保全人的天然秉赋和气,保持内心的极端平静,这就是徳。庄子说:“虚者,心斋也。”(10)心守虚寂即徳。庄子认为:心安即徳,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最高道徳。道家讲修身,不是运用外部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而是以“虚无为本”,守静,还其木性,任其自然。总之,在道家看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口然”,归根结底,人法口然才是徳。老子所说的常徳、上徳、玄徳,还有广徳、健徳、实徳,都是说,人应保持然木性,顺应客观规律,才是徳。二、人本自
6、然的人生观任何道德教育思想都基于对人生的基木看法,道家又是怎样看待人呢?儒学、佛学都以人为中心,道家尽管以道为木体,但其注意点仍然是人,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屮有四大,人居其屮焉。”(11)道、天、地、人,把“人”放在“居屮”位子上,可以说,道家哲学思想也还是以人为屮心,道家研究的是人的现有与应有,所不同的是道家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12)无论《庄子》、《淮南子》都持“物我一体”观,把宇宙精神与人的精神合而为一,“天地宇宙,一人之身也”。(13)如果说释家讲人性本善,要推行佛理,是为了依靠自力,
7、发明本心,去迷去染,道家则是讲人性本真,主张返朴归真,冋归口然,去伪去饰。老子主张“复归于朴”,(14)很推崇赤子的赤诚和婴儿的纯洁。“常徳不离,复归于婴儿”,(15)“含德Z厚,比于赤子”,(16)把婴儿与赤子作为其人格理想,强调为人要朴要真。庄子更明确地主张“贵真”,做“真人”,无论老子、庄子,道家都注重人的纯真,追求无欲无情,“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徳也”,(17)把“见索抱朴,少私寡欲”(18)这种自然纯朴当作人的本性,人格美,要求人们“反其性情复为初”,(19)以为“素朴而民性得矣”。(20)可见道家非常重视人的木然性,自然性,注重人的
8、自然存在。所以道家主张绝圣弃智,反对社会道德规范,一口人有太多的社会属性,人就失真了。庄子认为,天下有常然,人为地立规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