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81607
大小:58.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4
《不同栽培模式对荞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策略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同栽培模式对养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策略建设养麦(FagopyrumesculentumMoench)属蓼科养麦属,是一种重要的特用植物资源,籽粒富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矿物质、维生素以及生物类黄酮。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是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1-3],养麦的生产发展直接影响到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而水资源匮乏问题始终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实现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起垄栽培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作物栽培模式,具有节水、增产等优点多种,在小麦、烟草、玉米等不同作物上的
2、应用都取得了显著成效[4-10]o但不同栽培模式对养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尚未深入研究。因此,本试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及养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与物质转运规律,旨在更加深入地了解起垄栽培对养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机理,以期为养麦育种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1.1供试材料试验材料选用苦养西农9920,于7月15日播种。1.2试验设计本试验共设置2种不同栽培模式:垄但L)和常规种植(ck)(不起垄L垄作作3种处理,分别为垄宽×垄间距:30cm×30cm(L30);40cm×40c
3、m(L40);50cm×50cm(L50),常规种植也作3种处理,分别为行距30cm(ck30);40cm(ck40);50cm(ck50),共6个处理的田间试验。小区为裂区试验设计,将栽培模式因素作为主处理,种植方式因素为副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6行,行长5m,苗齐后每穴留单株定苗,种植密度均为30×104株/hm2。生育期间田间管理按照国家养麦品种区域试验要求进行。1.3测定项目及方法1.3.1土壤含水量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测定采用土样烘干称重法。1.3.2净光合速率测定从始花期开始每7d测定1次,测定仪器选用Li-6400光合仪
4、,分别取主茎自子叶节向上第9、10."节3个开花节位的叶片进行光合速率测定。1.3.3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测定从出苗后14d开始,每10d取样1次,每处理取样10株,分别测量株高、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叶面积(采用打孔法测定L收获后各小区单收测定千粒重、单株粒数、小区产量,测定地上部分各部位鲜重及干重。2结果与分析2.1不同处理土壤含水量变化2.1.1不同栽培模式之间比较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变化势基本一致,表层土壤水分变化幅度较大,越往深层变化幅度越小(图1从不同刨面水分分布来看,土壤0~40cm表层水分受降水和表面蒸发影响较大,这一土层是供应植物水
5、分的主要来源,在全生育期,0~40cm土壤含水量垄作较ck高4.9%,尤其在干旱时期,垄作处理土壤含水量比ck高6.9%,说明起垄有抑制蒸发和雨水叠加的保水作用,有明显的节水保墻效果。但40cm以下的层次土壤水分别在出苗后20d、40d后垄作处理开始明显低于常规种植,原因是垄作作物增加了扎根深度及深层土壤的根量,从而加剧了对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图1不同栽培模式土壤水分变化2.1.2不同种植方式之间比较从不同刨面水分分布来看,土壤0~40cm与40~100cm各种植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图2卜图2不同种植方式土壤水分变化2.2不同处理净光合速率变化由图3可以
6、看岀,养麦生长中后期(开花后)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开花后其净光合速率就持续下降,花期下降较慢,到达果期后净光合速率下降加快。其原因为后期降水较少,植物叶片内水分急剧减少,加之植株自身的衰老,叶片干物质量减少,细胞器活性降低,使光合速率也开始减慢。从不同栽培模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由于在干旱条件下,垄作具有微集水的作用,所以净光合速率高于常规种植。从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光合速率垄宽×垄间距30cm×30cm>40cm×40cm>50cm×50cm,说明垄宽×垄间距3
7、0cm×30cm的种植方式植株空间分布比较合理,植株能够得到更多的水分、营养物质及光照。图3不同处理光合速率变化2.3不同处理干物质积累积累动态2.3.1地上部分总干物质积累动态2.3.1.1不同栽培模式之间比较从图4可以看出,干物质积累动态均符合“S”形曲线,即苗期至蕾期干物质增长缓慢,蕾期至果期增长迅速,到果期后达到最大值,而后积累缓慢增长。干物质的积累量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不断增加,呈上升趋势。从整个生育进程来看,在生育前期,各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无明显差异,果期后表现出明显差异,表现为垄作>;常规种植。成熟时垄作的干物质积累量比常规种植
8、高15.2%O说明垄作的干物质积累优势在后期。图4总干物质积累动态2.3.1.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