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物理教学思想浅探

杨振宁物理教学思想浅探

ID:46475882

大小:6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4

杨振宁物理教学思想浅探_第1页
杨振宁物理教学思想浅探_第2页
杨振宁物理教学思想浅探_第3页
杨振宁物理教学思想浅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杨振宁物理教学思想浅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杨振宁物理教学思想浅探2001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设立100周年,全世界物理学界都将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庆贺这一盛事。口1957年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来,全世界的华人视他们为英雄。他们大大提高了华人在物理学界的地位,乃至批界上的地位。这一点正如杨振宁所说:“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B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杨振宁先生的贡献是巨大的,也是多方面的。除了他和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外;他和米尔斯创立的规范场理论被看作20世纪与相对论、量子力学齐名的三大里程碑之一;此外他对屮美文化交流和中

2、国物理人才培养的贡献等方而,也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有幸研读了华东师人出版社98年出版的《杨振宁文集》,爱不释手,作为一个物理教育研究者,《文集》中深邃的教育思想,深深地吸引着我,一种无形的力量催促我把散见于各篇文章中观点,归纳整理成文,奉献给同行共享。一、物理学是现象的学科,是活的学科怎样看待物理学,这是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杨振宁先牛对此有他的独到的见解,他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并将中国和美国的物理教育进行比较:“物理学是一个多方面的学科,是一个活的科学,不是一个死的科学,是一个新的学科,是一个跟实验非常接近的学科,而不是整天在公式

3、内打滚的学科。我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国有不少学生,确实被引导到一个死的物理学,IH的物理学以及跟实验完全没有关系的方向去了。”“应当多对新的东西,活的东西,与现象肓接有关系的东西发生兴趣。这种趋向和中国过去几I-年来物理教学的精神不一样。我认为这种情况是急于盂要改变的。不客气地说,中国过去儿十年念物理养成了念死卩的习惯。整个社会环境、家长的态度、报纸的宣传都一贯向这个方向引导。其结果是培养了许多非常努力、训练得很好、知识非常'扎实的学牛,可是他们的知识是片面的,ifijTL是倾向与死的方向走。”“我多次回到中国,发现大学物理系中有所谓'四大力学'

4、,它把学生压得透不过气来。没有人否认四人力学是重要的,它是物理学的骨干,可是只有骨干的物理学是骷髅。物理学要有骨干,还要有血有肉。有血有肉的物理学才是活的物理学。”“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印彖,以为物理学就是一些演算。演算是物理学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物理学最重要的部分是与现彖冇关的。绝大部分物理学是从现彖中來的。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小孩,常常训练不够,可是他们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粹神,专门爱新的东西,而且所想的新的东西往往是和实验及实际现象比较接近的东西。我希望大家多注意新的东西,活的东西,与现象关系密切的东西。

5、”杨振宁先生的这些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物理教学的时弊。我以为产生重理论,轻实践,重前人知识的积累,轻知识创新,原因是多方血的,主要原因有:我国的文化传统长期不重视物理科学的研究和教育,真正意义上的物理教育和研究在我国不过百余年的时间,我们比西方至少落后200多年,多数理论我们都是直接学习和引进结呆,缺少木土的实验和探索过程这一实践棊础。而在我国100余年的物理教育与研究的发展历程中,长期经费投入不足,庞人的物理教冇体系,政府难以支付大最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经费。除少数学校实验条件较好以外,贫闲地区的学校物理实验仪器、设备少得可怜。再次,在我们物理教

6、育系统内部,晋升和劳动报酬方而,并没有真止建立鼓励动手实验,鼓励创新的机制。照本宣科地进行理论推导,知识讲解对老师是最容易的,而死记硬背对付考试对于生来说也是最容易的。物理教学路漫漫,杨振宁先住的观点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们物理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把物理学的本来面冃告诉学生,加强他们的实验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尽町能让学生在对物理实验和现彖的探索中感受活的物理学和新的物理学。二、物理学习者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专长不同的文化背杲对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的重视程度不同。杨振宁先生说「'美国是一个实业家的国家,他们保持19世纪向西部开发的精神。向西部开发的人

7、不是理论家,是实际卷起袖子來处著马车到西部去干的人。这个楮神,在美国社会里,在20世纪的头50年,影响深远,渐渐地现在有一些改变,不过,从前的影响述在那.里。由于这些影响,美国对于实际干的人比较信赖,认为这些人才是社会的中间分了,所以美国人的实验室的所长,清一色都是实验物理学家。”本、屮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都是考试考得非常厉害,在这种情形下,会动手而不会考试的青年人,常常变得困难很多,甚至不能上大学。”中国文化重视理论,重视前人的知识,科举作为文官选拔制度,有上千年的历史,而対学牛的科学教育不过rr余年的历史,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和人胆创新精神

8、等观念建立得更晚。多年來,升学丸争激烈,又助长了考试之风。1945年杨振宁先生到美国求学,觉得自己对实验接触得太少,一定要弥补这方面的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