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策略

浅论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策略

ID:46472440

大小:7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4

浅论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策略_第1页
浅论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策略_第2页
浅论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策略_第3页
浅论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策略_第4页
浅论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摘要]课堂教学的改革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部分。本文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现状,提出问题教学法在语文课堂运用的优化策略,以激发学牛的口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牛的口主学习能力,实现高效课堂。[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教学法设疑技巧自主探究能力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之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①,即从明确“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思想转入到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屮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也就是说,以“还”为基础,向上跨了一个台阶,达到“多向互动”;对这种互动的耍求不仅是关注“积极”,更要把握住有效和高质量,高效课堂冃标呼Z欲出

2、。应该说这样的共识是切实、可喜的,它让我们的课程改革具有坚实的基础与持久的生命力。运用问题教学法、优化课堂提问技巧对这H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什么是问题教学法?美国实用主义心理学家杜威在1910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出,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运用智慧去探究或探索,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问题教学法的价值在于,一方面可以避免传统教育灌输教材的方法,另一方而,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屮获得真知。杜威认为,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个试图达到理智决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五个步骤。他后来又把这应用到教学过程屮,并形成了教学的五个步骤②。分别是:(1)儿童

3、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活动;(2)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3)儿童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以对付这个问题;(4)儿童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其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5)儿童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其想法。从思维过程的五个步骤到教学过程的五个步骤,杜威倡导问题教学法,意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把这种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屮,在《现代的课》一文中将这样的课堂概述为:“从内部结构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问题性的课是这样的: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悄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止

4、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与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马赫穆托夫的这段理论概括,与我们对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在客观上是相吻合的。“因此,我们对问题教学法本身可以作这样的界定:问题教学法是这样的-•种教学方法,即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白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当我们基本明确问题教学法的含义Z后,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也就有了明晰的思路。《课程标准》

5、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在对话中解读课文,“对话”意味着参与、倾听、思索、表达、沟通、分享,“对话”的教育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建构、共同分享的教育,意味着师生的思想共振、情绪互染、心灵相契、成果共享。通过问题的提岀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教材对话、学生与编者对话、学生与作业对话。与此重要作用不匹配的是□前我们的屮学语文课堂提问水平堪忧。郑忠耀老师认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④:1.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人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冋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

6、实质上是在为教师讲课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2•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除此以外,笔者认为还应补充一点:现在多数课堂提问的问题间内在逻辑关系松散,不能很好地起到提纲挈领作用,模糊学生思维的焦点,使教学重点、难点低效呈现。同时,老师成了思维松散的范例,氏此以往,潜移默化,贻害深远。运用问题教学法必须关注两方面:1、巧设疑,2、善导学。两者之间并非决然的割裂,而是一体两面:1)>设疑是方法,导学是目的。教师应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及提问的技巧,但其最终的目的并非只教会知识点,还应包括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独立解

7、决问题的能力。2)、设疑是基础,导学是深化。学生应在教师的疑和导之后具备自我设疑的能力,进而产生新的问题,再解决再拓深,在这样往复循环的过程屮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螺旋上升,即"导”的方向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所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到了后一阶段,教师“教”的角色应淡化,转而成为“激疑”、“激趣”的共同学习者。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认为我们对优化问题教学法的探讨也应从两个方面展开,本文拟就操作层面探讨可行的办法,解决两个关键的问题:(一)如何提髙设疑的技巧。(二)如何运用设疑方法培养学生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