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群落的结构》学案

第3节《群落的结构》学案

ID:46469734

大小:16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4

第3节《群落的结构》学案_第1页
第3节《群落的结构》学案_第2页
第3节《群落的结构》学案_第3页
第3节《群落的结构》学案_第4页
第3节《群落的结构》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3节《群落的结构》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学案制作人:柴丹2018-04-25一、群落的概念1.概念: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种群(或所有的生物)(准确记忆)2.正确理解群落的概念:(理解)①“同一时间”:随时间迁移,群落内种群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②“一定区域”:群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③“各种生物”: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④“集合”:群落不是生物的简单聚集,而是通过生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3.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种群群落4.种群和群落的比较比较项目种群群落区别概念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

2、所有个体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研究范围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组成单位个体(同种)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联系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丰富度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②地位:丰富度是群落的首要特征③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三、种间关系类型曲线图例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存,

3、彼此有利。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大豆与根瘤菌、白蚁与鞭毛虫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狼与兔青蛙与昆虫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①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最终A种群兴旺,B种群衰败,如图a;②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近,在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都随环境等外界因素发生周期性变化,如图b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寄生对寄生种群有利,对寄主种群有害。蛔虫与人【规律总结】1.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判断(1)同步性变

4、化(同生共死)——互利共生(2)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捕食(3)看起点,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为0——竞争2.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3.混淆捕食与竞争①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

5、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a.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b.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4.斗争与竞争的判断方法:简记为“同斗争”,“异竞争”。例如:“大鱼吃小鱼”同种鱼——种内斗争。不同种鱼——捕食。5.上述各种关系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从种群角度看,捕食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有利。四、群落的空间结构【规律总结】1.“高山植被分布”与“群落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群落的垂直结构强调“同一地盘”,“垂直方向”不

6、存在横向位移。它强调的是某一区域中某群落的空间结构,高山植物从山底到山顶,其温度差异明显,分别分布着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等不同群落,应属群落间的分布状况而不是某一群落中的垂直结构,事实上,在每一个自然区域地段,均具自然群落,而每一个群落都有各自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如下表所示:2.几个特例:①“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不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②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范畴。③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决定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植物群落

7、的这种结构应该属于水平结构。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采集小动物的两种方法所用到的仪器(1)诱虫器(A图)(诱虫器采集法)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它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幼虫器下部的试管中。(也是本实验的原理)土壤和花盆壁之间留一定空隙——(为了使空气流通)酒精的作用——(使小动物固定,进行防腐处理)(2)吸虫器(B图)(简易采集法)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2.有关实验方法的总结(1)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

8、方法——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估算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标志重捕法(3)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取样器取样法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土壤中的小动物的采集方法——诱虫器采集法、简易采集法(4)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抽样检测(血细胞计数法)类型曲线图例箭头图例种间关系特点捕食“先增加者先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竞争①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