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武士道精神的现代意义

浅析武士道精神的现代意义

ID:46458652

大小:17.9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4

浅析武士道精神的现代意义_第1页
浅析武士道精神的现代意义_第2页
浅析武士道精神的现代意义_第3页
浅析武士道精神的现代意义_第4页
浅析武士道精神的现代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武士道精神的现代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武士道精神的现代意义——SamuraiHighSchool观后感武士Samurai,是古代日本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阶级,是日本传统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武士”一词出现于日本平安京时代,成型于德川幕府,在江户时期,武士道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后来,明治政府颁布“废刀令”标志着武士阶级的彻底倾覆。在这一过程中,低级武士被流放成为“浪人”,部分高级武士获得爵位,成为仅次于皇族的华族。但随着二战的战败,日本被迫接受民主改革,华族阶层也成为了历史。今天,有些日本人还记着自己祖先的武士身份,但并不具备任何实质意义。然而,武

2、士的思想遗产,比如武士道,仍旧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士的雏形是在日本平安时代律令体制下产生的武官,最初是日本恒武天皇为了巩固政权而设立的。在此之前,天皇招募的士兵主要由农民组成,具有很大的不正规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士。平安时代早期,恒武天皇为巩固和扩张自己的统治范围,向地方豪族求助,提出将授予“征夷大将军”的称号给座下的地方势力。9世纪中期开始,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成熟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其基础是宗族和主从关系。到了十世纪,朝廷无力镇压地方势力的

3、叛乱,不得不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进一步得到了中央的承认,成为日本的特权统治阶级。12世纪末,武士首领源赖朝出任“征夷大将军”,创立镰仓幕府,统帅天下军政,标志着武士时代的来临。之后的军事领袖多半袭用“征夷大将军”之官位,实施统治。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势力握有日本实际政权,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江户幕府交出政权给天皇为止。直到明治维新,武士都是统治日本社会的支配力量,而他们从体制、职能上看,更类似西方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与一般的亚洲国家存在差异。这种情况在明治维新后改变,1871年是最重要的一年,6月

4、,平民被准许骑马,9月,武士被允许“散发hair-cut”、“废刀”,10月,准许武士和平民通婚。明治政府采取了渐进的手段,以发行债券或赎买等方式逐渐取消俸禄,消灭了武士阶级。“武士”虽说已成为历史,但由“神道教”教义和天皇信仰融合而生的武士道精神却被广为流传,且至今仍对日本社会具有深远影响。武士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孔孟之道,日本古老的神道教,以及佛教。它是日本武士阶级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更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和哲学。日本的武士道,总结地说有八个字,那就是:名,忠,勇,义,礼,诚,克,仁

5、。这八个字是有顺序的,重要性从前向后递减。“名”即为“名誉”。它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在SamuraiHighSchool中,作为武士的Kotaro无时无刻不为着自己和身边亲友的名誉而战。无论是被人诬陷偷窃的时候,还是在运动会的时候被全校师生歧视对待的时候,又或者是,女朋友Nagasawa被其闺蜜陷害的时候,Kotaro都秉承着武士道精神,冲破重重困难,用实力和恒心挽回名誉。作为武士的荣耀,整部电视剧也在Kotaro重拾名誉的光荣

6、时刻戛然而止。“忠”即为“忠义”。在奉行“君为臣纲”的日本古代社会,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这一准则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然而,那个年代的“忠”难免有“愚忠”的成分。除此之外,在当代社会,“忠义”仍旧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以“信任”的形式存在着。因为信任Kotaro的人品,忠于两人之间的友情,感念Kotaro对自己的帮助和提点,对Kotaro无条件信任的Nakamura很好地演绎了当代青年恪守“忠义”之间对友情的信任和忠诚。“勇”即为“勇毅”,也是做人要有一腔热血的冲劲儿,在人群中具有“感

7、染性“。武士应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但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更应该结合智慧并存。“智勇双馨“方能所向披靡。在SamuraiHighSchool中,几个主角无时无刻不沿袭这一准则。电视剧开篇,Nagasawa的勇敢感染了懦弱的Kotaro,转变后的Kotaro又凭借着义勇之为感动了Nakamura。几个主人公也渐渐从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成为了全校知名的风云人物。“义”即为“道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来源于孟子的“舍生取义”,因此曾有武士道流派将其

8、歪曲成了“对死亡的体悟”,进而切腹盛行。但作为一名深谙孔孟思想的中国学生,在我看来,“道义”的内涵不仅仅是对死亡的认知。很笼统且深奥,涵盖了其他几条准则的要求,却不仅仅如此。然而,作为社会的一员,恪守道义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端正三观,分明黑白,大到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宏远的理想;小到做正确的决定,完善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礼”即为“礼遇”,也就是厚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