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48249
大小:6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3
《强化探究操作提高实践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强化探究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吉化三小杨玉红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的确,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一、为学生创设探究实践的氛围。在
2、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用权学习成为其内在心理需求。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简单的模仿操作转化为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拾等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思维能力差,有的知识需要通过亲自实践、探索才能获得。如教学“5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我要求学生拿出小棒,把它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摆法。
3、生1:我左边摆4根,右边摆1根。生2:我左边摆1根,右边摆4根。生3:我左边摆3根,右边摆2根。生4:我左边摆2根,右边摆3根。师:同学们的摆法有很多种,能不能说出和是5的组成,并说说理由?生1:我发现左边摆4根,右边摆1根和左边摆1根,右边摆4根组成的和都是5,只不过是思考的角度不同罢了。生2:我发现左边摆2根,右边摆3根和左边摆1根,右边摆4根,它们的和都是5,只不过是摆的位置不同罢了。师: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和是5的规律?生1:我发现了其中的一个规律,因为1+4=5、2+3=5、3+2=5、4+1=5,这是从
4、“1”加到“4”。和是一样的。生2:我发现4+1=5、3+2=5.2+3=5、1+4=5,从大数4加到1,和是一样的。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动手操作活动。人们在不断的劳动中形成对自然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单凭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改造环境和认识自然的。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达到,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思维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在合
5、作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逐渐建立起应对策略,在合作中使自己的思维水平、心理水平走向成熟。比如,在上“测量”一节内容时,学生之前还不知道米、分米、厘米等这些长度单位以及它们的实际意义。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与探索一一用米尺来对两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三人一组轮流定位、读数,形成对米、分米、厘米的感性认识,接着反复测量2米、3米、2分米、3分米最后从感性认识出发,估计教室地面的长和宽等,由此上升到对长度的理性认识。在此教学过程中,不仅在合作中完成了任务,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相互配合的合作意识。三、在探究操作中,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在
6、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这一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发现规律。根据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让学生先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做一做,使他们在观察和实践的过程发现规律,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圆的周长”时,可以让学生各自做直径为2、3、4、6厘米的硬纸圆片。上课时,各人用这些圆片在有刻度的厘米尺上滚动一周,并依次记下数据,让学生分别算出每个圆片滚动一周的长度除以相应圆的直径,再比较四个结果,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总结后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时,
7、告诉学生:这个三倍多一些就是“圆周率”,进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得出概念、公式,既发展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提高了教学效率。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善于提问。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而探究活动始于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然而,在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场面,老师让学生提问,有些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都说没问题可谈,这说明,掌握提问的方法是会提问的关键。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提问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会并进行提问:(一)揭题提问。即当老师揭示课题后,我要求
8、同学们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可以使同学们从上课伊始就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当揭示课题后,我要求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就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在什么情况下比值不变?”、“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有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