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39660
大小:249.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1-23
《燕贯良中国古代经济政策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亳州一中南校:燕贯良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度)土地归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特点:1)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土地制度的演变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2)土地进行层层分封,不得买卖和转让3)奴隶和庶民在贵族封地上集体耕种4)形同井田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原因: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出现)根本②战争频繁导致土地转让、劳动力流失鲁国“初税亩”:实质就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③各国的税制改革秦商
2、鞅变法:“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上述材料反映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什么现象?土地兼并结合教材和材料思考,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经济上国家财政赋税收入减少;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1、时间:(1)开始实行:(2)发展完善:(3)瓦解:北魏隋唐前期唐中后期2、土地来源: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农民3、受田者的封建义务:北魏——交纳
3、租税、服兵役和徭役隋唐——交纳租税、推迟服役年龄,甚至可以纳绢代役4、性质:封建的土地国有制5、作用:有利于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稳定,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均田制(土地国有之一):材料一: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人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邦之蠹也”。材料二:雍正帝:“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通过下述两则材料分析,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一:“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
4、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商君书•外内第二十二》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态度?联系材料一、二分析当时社会采取了什么政策?2.根据材料结合书本分析采取上述政策的原因及其目的是什么?材料二: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战国1.商鞅认为:农民辛苦而艰难,商人获利较大,不利于国家安定和富强。政策:重农抑商。2.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发展危机争取统治。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统治。两段材料对商业的看法有何不同?你认为晁错主张“抑商”的依据是什么?并根据课本回答汉代采取
5、哪些具体措施抑制商业发展的/材料一:《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商业贸易“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于农业生产“食”。《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材料二:汉代的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参考答案
6、】第一段材料将农、工、商相提并论,反映了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商业的发展;第二段材料将商业看成是不劳而获和威胁统治的行业。晁错主张“抑商”的依据是:商人不如农、工辛苦,却获暴利;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其雄厚的财力对维护封建统治不利。材料1:(明朝)陆二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可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材料2:人们常说“士农工商”,商人位于四民之末。明太祖规定农民可以穿细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能穿布,农民之家有一人经商,也不允许穿
7、细纱。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明清采取了什么方法来限制商业?材料三反映出怎样的农、商观念?根据课本分析明清具体采取什么方法管理商业的?材料3:(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今若干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个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封建社会初期:保护了小农经济,有利于农业发展,巩固统治。封建社会后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近代中国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材料二:自
8、今以后,各该督抚镇,著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指郑成功等抗清势力)贸易者,或地方官察出,或被人告发,即将贸易之人,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清世祖实录》卷102材料一: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录》卷139倭寇的侵扰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