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340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5
《数据备份网站设计【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通信工程数据备份网站设计数据备份是容灾的基础,是指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而将全部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它的存储介质的过程。传统的数据备份主要是采用内置或外置的磁带机进行冷备份。【1】但是这种方式只能防止操作失误等人为故障,而且其恢复时间也很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海量增加,不少的企业开始采用网络备份。网络备份一般通过专业的数据存储管理软件结合相应的硬件和存储设备来实现。【2】 关键词:数据备份;随着现代网络的发展,人们所需要存储交流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每天都在产生海量的信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过去依靠人工进行存储,
2、传诵资料的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USB存储也不能完全满足。【3】现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要求快速,有效,随时随地。而网络存储技术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进行信息的存储已经交流[4]。因此,很多人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解决资料信息的存储、携带和交流的烦恼。当今,靠人工进行文本存储、资料信息传送和信息共享的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而依靠计算机进行网络存储、资料信息传送和信息共享已经越来越普遍,而且人们需要存储的数据量越来越大,还要要求使用方便,能够在网络的任何地方访问存储的数据。在此形势下,基于网络的存储与交换系统迅速发展起来,使得以上问题迎刃而解。【
3、5】一、备份数据的重要性 计算机里面重要的数据、档案或历史纪录,不论是对企业用户还是对个人用户,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是不慎丢失,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轻则辛苦积累起来的心血付之东流,严重的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给科研、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保障生产、销售、开发的正常运行,企业用户应当采取先进、有效的措施,对数据进行备份、防范于未然。【6】 二、造成数据危险的原因 对数据的威胁通常比较难于防范,这些威胁一旦变为现实,不仅会毁坏数据,也会毁坏访问数据的系统。造成数据丢失和毁坏的原因主要如下几个方面。【7】 1、数据处理和访问软件平台故障。 2、操作系统的设计漏洞或设计者出于
4、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人为预置的“黑洞”。 3、系统的硬件故障。 4、人为的操作失误。 5、网络内非法访问者的恶意破坏。 6、网络供电系统故障等 三、网络备份的特点 保障网络系统的顺利运行,是每个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而网络备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一份优秀的网络备份方案就要能够备份系统所有的数据,在网络出现故障甚至损坏时,能够迅速地恢复网络次同和数据,从发现故障到完全恢复系统,理想的备份妨碍耗时不应超过半个工作日。【8】这样,如果系统出现灾难性故障,我们就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我们在选择备份系统时,既要做要组系统容量不断增加的需求,又需要所用的备份软件能够支持
5、多平台系统。要做到这些,就要充分使用网络数据存储管理系统。它是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通过专业的数据存储管理软件,结合相应的硬件和存储设备,对网络的数据备份进行集中挂历,从而实现自动化的备份,文件归档,数据分级存储及灾难恢复等。【9】 四、存储技术的选择 1.直连式存储(DAS)这是一种直接与主机系统相连接的存储设备,如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内部硬件驱动。到目前为止,DAS仍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常用的数据存储方法。DAS即直连方式存储,英文全称是DirectAttachedStorage。中文翻译成“直接附加存储”。顾名思义,在这种方式中,存储设备是通过电缆(通常是SCSI接口电缆)直接到服
6、务器的。I/O(输入/输入)请求直接发送到存储设备。DAS,也可称为SAS(Server-AttachedStorage,服务器附加存储)。它依赖于服务器,其本身是硬件的堆叠,不带有任何存储操作系统。2.网络存储设备(NAS):NAS是一种采用直接与网络介质相连的特殊设备实现数据存储的机制。由于这些设备都分配有IP地址,所以客户机通过充当数据网关的服务器可以对其进行存取访问,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客户机也可以直接访问这些设备。3.存储网络(SAN):SAN是指存储设备相互连接且与一台服务器或一个服务器群相连的网络。其中的服务器用作SAN的接入点。在有些配置中,SAN
7、也与网络相连。SAN中将特殊交换机当作连接设备。它们看起来很像常规的以太网络交换机,是SAN中的连通点。SAN使得在各自网络上实现相互通信成为可能,同时并带来了很多有利条件。五、网络安全特性1.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2.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3.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