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心理学研究综述

宽恕心理学研究综述

ID:46432212

大小:7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3

宽恕心理学研究综述_第1页
宽恕心理学研究综述_第2页
宽恕心理学研究综述_第3页
宽恕心理学研究综述_第4页
宽恕心理学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宽恕心理学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宽恕心理学研究综述II小教2班笫三小组:09徐芳芳、10管青青11张燕茹、12孙元婷、14陆玉宇[摘要]宽恕是积极心理学关注的重要主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宽恕尤为关注,在道徳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咨询和临床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学等相关领域中对宽恕己经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來,国内的学者也FI益关注到对宽恕的研究。大量研究都表明宽恕与个体的人际关系具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就宽恕与人际关系Z间的联系,以及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了阐述,授后对宽恕与人际关系Z间的联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展望。[关键字

2、]宽恕;人际关系;国内外研究;不足与展望1•宽恕的内涵和定义谈起宽恕的渊源,不得不说,宽恕长期以来是东西方哲学与神学探讨的一个重要的主题。由于文化的差异,东西方对宽恕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东方,佛教最早倡导“慈悲为怀”的理念,强调的就是对世间万物的宽恕思想。在这之后,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东方文化强调的宽恕是个人修身养性,讲究的是“恕”道;而在西方,我们可以从《圣经》小讲述的一-系列故事体会到西方古哲学家们那悲天悯人的宽恕之道,他们所强调的宽恕是一种爱,是指上帝对罪人的罪恶监视、保密、净化和消除。心理学文献一般把宽恕定义

3、为:宽恕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其中一个人在心理、情感道徳或身体方面受到了另一类人的深度而持久的伤害;宽恕是受害者从愤怒、憎恨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并不再渴望报复侵犯者的一个内部过程。North山从情感和认知角度出发,认为宽恕是个体克服了对冒犯者消极的情感和判断,并用理解、同情和关爱來对待对方的过程。Pingl妣十】把宽恕定义为受害者受到伤害后放弃报复和惩罚侵犯者的需要。Hargrave[3]认为宽恕就是受害者不再憎恨侵犯者。Enright141及其同事进一步补充认为,宽恕是受害者在受到不公正伤害麻,对冒犯者的负面的

4、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消失,并出现正面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的过程。这一观点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方共同作用。McCullough⑸等的定义以共青、利他和迁就的理论为基础,认为宽恕是促使受害者对侵犯者产纶一系列的动机变化过程,该过程降低了受害者报复和疏远侵犯者的动机,增强了受害者善待侵犯者的动机,并促使受害者与侵犯者和解。他们同时指出宽恕并不是动机,而是亲社会动机的变化过程。而在本文屮,我们想要着重研究的是宽恕与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徳・弗里徳曼和莱斯利•马丁经过20年的研究,大量研究成果已证明,人对

5、他人的宽恕品格对自身健康有良好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多方而的,如不宽恕状态对■身心产牛不良压力,这种不宽恕交织着苦恼、愤怒、敌意、不满、仇恨和恐惧,还有强烈的自卑和自弃,使人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如血压升鬲和激素紊乱等,从而引起心血管病和免疫功能减退,甚至可能会伤害神经功能和记忆力。虽然我们还不知道,宽恕是如何具体调理身心健康的,但好处却显而易见,如宽恕者更快乐和更健康长寿。如果不宽恕成为了你我的生活方式,那你我就选择了最糟糕的生活常态。整个社会也就容易“剑拔弩张”,个人的生活的成本和健康消耗都会大大增加。综合以上各

6、方面,宽恕是一个积极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宽恕体现在知,情,行三个方面。认知方面:宽恕时,个人不再冇报复性的念头,进而出现尊璽对方,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情感方面:内心的消极情绪逐渐淡化,对立情绪逐渐淡化,最终以积极的情绪取代消极的情绪;行为方面:一个人不再做出报复对方的行为,并可能表现出和解,甚至与对方共同参与某些活动。2、宽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1、宽恕的国外研究国外研究宽恕心理学的方法有:叙事法,其主要价值在于确定影响宽恕的主要因素及各种因素的出现是否对宽恕有影响,有利于探明人们宽恕的动机;问卷法

7、,主要是解决宽恕的水平的评定,它冇助于进行宽恕的实证研究以及不同研究间比较;实验法中的认知函数的研究,主耍是确定影响宽恕各因素间的内在关系。McCullough⑸等学者把宽恕研究的历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32年到1980年,涵盖了许多涉及宽恕的理论文章和少最相关经验研究;第二个阶段从1980年到现在,出现了人量关于宽恕的深入系统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学者们开始讨论有关宽恕现象的问题。20世纪后期,宽恕的研究逐渐增多,开始深入而系统,在道德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8、、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学等相关领域都捉出了对宽恕现彖的研究。在宽恕与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这-•论题方曲,以下几位学者给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首先,Zechmeister⑹等采用叙事法进行研究,发现共情特质高的受害者对冒犯者的归因和描述较为积极,产牛的情境性共情会使受害者宽恕冒犯者;侵犯者对受害者的共情则很可能会导致侵犯者无法宽恕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