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古文创作中的墓志铭研究

姚鼐古文创作中的墓志铭研究

ID:46425587

大小:7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姚鼐古文创作中的墓志铭研究_第1页
姚鼐古文创作中的墓志铭研究_第2页
姚鼐古文创作中的墓志铭研究_第3页
姚鼐古文创作中的墓志铭研究_第4页
姚鼐古文创作中的墓志铭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姚鼐古文创作中的墓志铭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姚鼐古文创作中的墓志铭研究作者:都刘平论文署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单位所在地:河北省石家庄市邮编:050024[摘耍[墓志铭是我国古代散文极为重要的体裁Z-,它起于东汉,盛于唐代,衰于新文化运动。期鼎作为桐城派的集大成者,运用这一传统文体写下了许多篇章,其中部分落入俗套,成就不高;但更多的篇章是自发新意,不蹈古人。写同一类型者的墓志屮少有雷同,在具体手法的运用上T变万化;写不同类型者的墓志屮乂总是能找到最适合表现墓主风采特征的方法,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同时,在这些为数众多的墓志铭屮,也或多或少暴露出姚鼐思想屮的孑盾而与保守而。[关键词]姚鼐;古文创作;墓志铭所谓“墓志”是

2、与“墓碣”、“墓表”相对的,墓表或墓碣立于墓前,墓志则埋在地下。明代吴讷《文章辨休序说》H:"凡碑碣表于外者,文则稍详;志铭埋于坊者,文则严谨。”⑴M2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中也说:“盖葬者既为志以藏诸幽,又为碑碣表以揭于外。”墓志的用途一是子孙儿女表示对先人的缅怀;二是以防若干年后因坟墓迁移而弄不清墓主是谁,所谓“用防陵谷迁改。”关于墓志铭的起源,众说纷纭,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小作了总结并最终下了结论,他说:“墓有志铭,前人谓始宋颜延Z、潘济南;远引西汉滕公,或又引《庄了》卫灵公石腌之铭,其实《礼经》铭旋之制已肇其端。”[21pI34章氏将墓志的源起推到三代的铭刻,自有具道理

3、,但更具体说来,墓志是由墓碑发展而来,而墓碑起于东汉。《文心雕龙•诔碑篇》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⑶网蔡邕曾写过《铭论》也可以作为墓碑起于东汉的佐证,他说:“钟鼎礼乐之器,昭徳纪功,以示子孙。物不朽者莫不朽于金石,故碑在宗庙两阶之间。近世以来,咸铭之于碑-KJP1187他所说的是碑刻,而墓碑是碑刻的一种,既然碑刻是“近世以来”之事,那么墓志铭的起源也就不会早于东汉。从文体结构上划分,墓志铭分两部分,一曰志,一曰铭。《文体明辨序说》屮说:“按志者,记也;铭者,名也。”所谓记就是“直述(墓主)世系、岁月、名字、爵里”,而铭则是赞语;记多用散体,铭多为韵文。当然,这是“正体”,

4、也有“有志无铭,或有铭无志者”;还有“虚作志文而铭内使叙事者”,这些都是所谓“变体”、“別体”。墓志铭作为一种实用文体,起于东汉,盛于唐代,到姚珮这已发展相当成熟,并且对它的基本写作路数有了不成文的规定,这就很难出奇出新,这或许正是在众多研究姚珮的专著与论文小少有提及他的这一•文体的原因所在。然而在姚珮的文集中,墓志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是不争的事实;其次姚鼐对于这一文体在坚守“正体”的询提下也有对传统的突破与创新,揭示这种创新既有利于我们对墓志铭文体木身的深入认识,更有利于对姚鼐及其思想、古文创作乃至对桐城派研究的进一步推动。《惜抱轩全集•文集》和《文后集》共收入姚鼐的古文26

5、卷,322篇,具屮墓志铭5卷,71篇。如果加上碑文、墓表和祭文,则共有90篇,约占其全部古文的28%⑸姚鼐笔下的墓主纷繁多样,不一而足,如前朝忠烈和遗民、高级官员、地方小吏、武将、文化名流、隐者、教谕、诸生、孺人、孝子、有才学而不见用或早逝者、细民、亡妾、亡弟和学生等。这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身份地位,不同遭遇的人都成为姚鼐写作的对象,一方面固然与姚鼐作为当时杰出的古文家身份分不开;而另一方面也反映姚鼐开阔的视野与较广阔的胸襟。一、写同类型者在具体手法的运用上千差万别同样是写有才识而不遇,《封文林郎巫山县知县金坛段君墓志铭》与《赠光禄寺少卿宁化伊君墓志铭并序》、《新城陈君墓志铭》的

6、手法就不雷同。前者采用的是直述的手法,“(段君)善其事(制义严,“尤为学使者所赏贵,而皆不遇于举场,终身以训生徒为事。”作者在写此墓志时或许不口觉中联想到了自己,因为他也曾“五蹶一升”,因而直接叙述,一吐为快。而后两篇则采用侧面手法,并含有某种“春秋笔法”。如《伊君篇》先写他“欲有闻于当世,然于时衡才者无所遇,伏处宁化城中,以奋以郁。”最终于“康熙五十九年五月九H卒。”接着写其子“长而读其书,经君点勘,丹铅之迹,纵横斑驳行间者,千余卷也,撰著文字,手书精朴,黍粟积成巨册者尺余也,其家传至今悲之。”全是客观叙述,然而对当局者用人不明,令真才实学者郁郁不得志的愤懑之情溢于言表。《陈

7、君篇》也不直接写墓志的才学、徳行,而是从其父亲的悲痛及所作所为的角度切入。“蓟庄既痛子亡,乃尽取其书刻于石,厝于一室,陈其生平所好儿砚书策于室内。蓟庄每往徘徊,及暮,恸而返,如是者数年。”所谓知子莫若父,“观蓟庄所以思其子,不能忘者如此,其子贤可知也。”而在另一篇《周青原墓志铭》屮采用的又是另一手法,起笔气势非凡,“乾隆三十年春……江宁周君,以廩膳拔贡生入试,钦定为一等……时大臣无不钦重君者。”紧接笔锋一转,“君两会试,未第,条挂吏议。君时年才逾三十耳……终放废以至于老。”起首的大气势在于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