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13278
大小:28.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3
《悦来镇创建学习型村(社区)镇2008-2011工作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悦来镇建设学习型村(社区)镇2008-2011工作总结四年来,我镇认真开展创建学习型村(社区)镇工作,尤其是2011年,为贯彻落实县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第五次会议精神,为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加强“执行力提升年”工作开展,着力于干部群众素质的提升,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优化学习平台,打造学习品牌,深化学习型村(社区)镇建设,扎实推进学习型村(社区)镇的深入开展。并结合本镇实际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四学四强”活动,加强职工学岗位技能、农民学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素质和农民致富的
2、本领,拓展培训学习阵地,在全镇营造了“人人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工作已见成效,现总结如下。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习型村(社区)镇的建设,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坚持带头学习,并号召镇村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坚持“以学促工、以学致富,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学习理念。同时切实加强对创建学习型村(社区)镇的组织领导,在县委召开建设学习型社会动员会后,我镇立即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分管各项具体工作的副镇长、武装部长、各村(社区)支部书记等为成员的学习型社会领导小组
3、。同时各支部均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村(社区)四职干部为成员的村级学习型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学习责任制,建立了高效有序的组织领导体系。学习型社会建设成为全镇一项长期性、规范性、群众性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切实加强交流与沟通,及时研究、解决新问题,总结、部署工作,努力在创建措施和创建手段上下功夫,确保抓出特色、抓出成效。二、完善制度机制建设,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一)建立健全镇机关和村(社区)学习考勤、教育培训制度,努力形成长效机制。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习制度、检查落实制度的基础上,我镇年初就把创建学习型村(社区)镇纳入全年工
4、作目标,坚决落实学习责任制,镇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同时,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督促、检查学习型村(社区)镇创建工作。以各办公室和各村(社区)为单位,完善学习机制。采取分层教育的方法,进一步明确实施内容,明确学习要求,明确实施细则,努力做到“五有”,即有安排、有考勤、有记录、有心得体会、有专用笔记。(二)完善激励考评机制。建立了镇干部职工和村(社区)干部学习活动考核制度,出台考核细则,实行考核考评,由办公室专人对各部门、各单位和干部群众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把“四学四强”同年终考核、个人利益挂钩,同考核、同奖
5、惩。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激发全民参与热情大力营造学习的浓厚氛围。为了在全镇党员干部群众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相关会议、板报橱窗等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去影响、感染群众,让先进的学习理念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全镇党员干部特别是镇村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号召大家勤奋学习,以干部作风的转变带动全社会学习风气的转变,推动全镇学习型村(社区)镇创建的扎实开展,使全民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大力宣传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都市农业发展”的战略和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现代山水田
6、园城镇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大力宣传创建学习型村(社区)镇的重要意义和先进理念。通过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的使命感,努力把大邑的发展和自身进步融为一体,积极参与并投身到全民学习的活动中;大力宣传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各类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热情,克服“疲惫”思想,真正将学习变成自我需求和自觉行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学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舆论氛围。四、细化学习任务,突出学习成效四年来,我镇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全镇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和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突破口,
7、改变群众观念,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全民的整体素质全面体提升。(一)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班子成员、调研员等中心组成员,注重政治理论、行政管理、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党风廉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知识和优秀文化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干部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素质提升,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能坚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发展。始终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党员干部履行职责提出严格要求,把抓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有力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生活条件的
8、改善。二是坚持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提高。牢固树立“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的思想,严格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切实关心群众疾苦,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增进群众福祉,不断提高化解矛盾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做到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三是坚持团结协作,合作共事的能力提高。团结出凝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