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Word可编辑值得收藏------------------------------------------------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h1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发展进程显现出不同的现代化道路的竞争和比较。当下,“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成为世人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是一种理论思考的反映。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金融危机的考验中表现出强大优势时,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国实现现
2、代化的战略步骤更加明确,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必胜的信心。一、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把一个落后的中国引向现代化的中国。一百多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变所揭示的是中国走向现代化里程的一次次艰苦探索。其中,其他各个阶级的代表人物相继表达过他们的救国救民主张,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们都未能找到真正解决中国社会根本矛盾的出路。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人从新民主主义继而走向社会主义的路线才能够把中国引向现代化入口。5----------
3、------------------------------------------精品文档值得收藏-------------------------------------------------------------------------------------------------------精品文档Word可编辑值得收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党的领导集体就提出了建设社会
4、主义工业化国家的口号,并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的近代工业体系。但由于其后党在指导路线上的失误,“以阶级斗争为纲”占据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导致中国现代化实践与理论的中断。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紧要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英明决策,由此不仅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完整概念,而且引导中国走向新的发展方向,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值得认真总结和记取。(一)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移使中国走出了”贫穷社会主义”的历史误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艰难曲折中探索。一段时
5、间里,我们曾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仅看成一种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和政治革命,而降低了它与资本主义相比更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能够推动现代化的实质意义。这样一来,社会主义本与现代化共生的内在关系被隔断,或对立起来。这种忽视生产力发展和对社会主义与现代化认识的误区,曾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头脑,致使20世纪中期以来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世界现代化潮流擦肩而过。5----------------------------------------------------精品文档值得收藏-----------
6、--------------------------------------------------------------------------------------------精品文档Word可编辑值得收藏------------------------------------------------完成社会革命之后,尽快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始终注意到经济因素在社会变迁中的基础作用。辩证法的革命性在于它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一致时,才是现实的和合理的。马克思主义最讲发
7、展生产力;在人民掌握国家命运的社会主义下,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更是全社会的利益之所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确立,正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在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实践上的拨乱反正;同时,也使我们在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认识上走出历史的沼泽。特别是在原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发展生产力所解决的历史课题,正包含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任务中。这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设想与实践找到了坚实可靠的基点。(二)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是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开始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时代主题发生着变化;与此同
8、时,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竞争变成一场没有枪炮的特殊“战争”。现代化问题日益受到不同国家、不同代表人物的关注,成为世界未来走势的轴心。不能不承认的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拉大了同世界发展水平的差距。在这样的情/h1况下,敢不敢提出现代化问题,能不能把党和人民的注意力引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是对中国的严峻考验。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