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学习技术系统及其多场学习效果探究

协同学习技术系统及其多场学习效果探究

ID:46410560

大小:8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23

协同学习技术系统及其多场学习效果探究_第1页
协同学习技术系统及其多场学习效果探究_第2页
协同学习技术系统及其多场学习效果探究_第3页
协同学习技术系统及其多场学习效果探究_第4页
协同学习技术系统及其多场学习效果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协同学习技术系统及其多场学习效果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协同学习技术系统及其多场学习效果探究【摘要】以协同学习为基础的学习技术系统,是一种能够适应当前网络时代社会结构和技术要求、满足社会变革和学习创新需要的新框架。基于试验研究和量化统计,分析了协同学习技术系统情境中的学习效果。结果表明,协同学习技术系统能够支持学习者之间或学习者与辅导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交互,实现有较高程度的共享;并且支持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者的群体思维操作能力和多场协同学习的意识。【关键词】协同学习技术系统;学习效果;协同学习【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2-

2、0035-07急剧的全球化、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深远影响、以及国际竞争下社会发展的强烈诉求,都成为世界各地教育改革和学习变革的发展动力。为了能够给知识时代的教育变革和学习革新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持,研究者做了许多努力而有效的工作,他们从多维度审视来学习并试图建构新的多层面的学习理论体系。贾维斯(PeterJavi「s,2006)从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信息时代的综合学习理论口],该理论认同学习的主体是完整的人,人类学习是一个包括身体、心理和体验的系列过程的综合,并将这种理论应用与在线教学材料的开发中。郑燕祥(Cheng,1998)从学校效能研究出发提

3、出了知识时代的多元思维与多元创造理论[2],指出学校面对新世纪应该培养学习者五种不同智能,这为学校变革提供了一种系统框架;格雷松等(Garrison,Anderson&Archer,2000)提出了技术条件下的临场理论(Presence),该理论从学习的三个维度探究在线学习环境中的临场感⑶,分别是认知临场、教学临场、与社会临场,最近关于在场的研究(Campbell&Cleveland,2005)m'J延伸到学习的另外一个重要层面--情感,提出了情感在场的研究角度[4];而昆因(ClarkQuinn,2006)在教育模拟游戏开发研究中把情感作为一

4、个重要的设计要素⑸,上述体系阐述了不同视角和需求中的学习策略框架,面对快速变化的知识社会,还缺乏一种全面的框架,而要考虑技术条件下的学习新框架,同时整合传统学习观,必须对现有学习技术系统框架作深度的思考。-协同学习元模型对于学习技术系统来说,学习理论与技术发展是互为作用的。近几十年中,技术的变革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在教育领域,技术的促变作用显得颇为缓慢。究其原因,依据传统的学习理论设计的学习技术系统难以满足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的知识工作者的要求。知识复杂性及其生态演化和技术持续革新使得教学和学习转型的需求剧增,同时个人和群体

5、知识管理成为一种新景观,时代需要个体具备多重素养、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基于对现有学习技术系统的考察,祝智庭教授及其团队指出现有学习技术系统框架表明了一种离散的思维,教育者和学习者在一种分裂的教学框架内行动,执行的是一种孤立的教学观,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在交互层面,缺乏学习者与内容的深度互动;在通信结构层面,缺乏信息聚合机制;在信息加工层面,缺乏群体思维操作;在知识建构层面,缺乏分工合作与整合工具;在实用层面,信息、知识、行动、情感、价值缺乏有机联系。这种孤立严重影响到教学效能。基于此,祝智庭教授提出了协同学习(synergis

6、ticlearning)这一概念,并构建了协同学习新框架及元模型,作为一种面向知识时代的基于创新的学习技术系统新框架[6]。协同学习以系统协同思想和知识创新为基础,对传统学习理论进行了拓展,以协同学习为基础的学习技术系统,将成为一种能够适应当前网络时代社会结构和技术要求、满足社会变革和学习创新需要的新框架。图1协同学习系统(SLS)元模型协同学习框架以系统协同思想和知识创新为基础。使用协同学习(synergisticlearning)—词表明了一种协同学意义上的教学关系构建和教学结构变革。协同学习是对现有学习技术系统框架的突破:在信息、知识、行

7、动、情感、价值之间建立有机的、协同发展的联系;交互层面,提供内容与学习者的深度互动;通信结构层面,提供信息聚合机制;信息加工层面提供群体思维操作和合作建构机制。简而言之,我们将协同学习的基本原理归纳为“深度互动,汇聚共享,集体思维,合作建构,多场协调”。[7]二协同学习技术系统协同学习技术系统是一个面向实践的创新模型。祝智庭团队研究采用学习科学领域的基于设计研究(DBR)方法(Collins,1992)(8],在理论■技术■实践的交互中构建面向知识时代的原创性的学习新框架。从技术层面开发了协同学习工具以支持协同学习,包括协同标注和协同建构两个子

8、工具。标注工具的作用是将思维外化为符号;建构工具的作用是方便教师以图的形式描述集体思维。协同学习工具的作用是将课堂信息视觉化,通过将存在于学生们心理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