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而”字用法探析

古汉语中“而”字用法探析

ID:46397400

大小:6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3

古汉语中“而”字用法探析_第1页
古汉语中“而”字用法探析_第2页
古汉语中“而”字用法探析_第3页
古汉语中“而”字用法探析_第4页
古汉语中“而”字用法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汉语中“而”字用法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汉语中“而”字用法探析高考涉及的十八个文言虚词,“而”字出现的频率最高。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参考前人及同行的研究成果,笔者试对木词用法进行一番梳理和探析,特别是提出具体实用的辨析方法,希望给高考复习的各位学生以启发。一、作为实词所谓实词,即具有实在意义、能充当句子成分且具有语法功能的词。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等。古代汉语中,“而”作为实词使用,一般是作为第二人称代词,可以翻译为“你”“你的”。比如:《聊斋志异?促织》屮,成的妻子这样责骂他的儿子:“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柳宗元在《种树郭

2、橐驼传》中有句话“早缥而绪,早织而缕也是这种用法。当然,“而”作代词有时候也可以翻译为“这”“这样”。在《孔雀东南飞》屮,面对焦仲卿的质责,刘兰芝无奈地说:“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二、作为虚词虚词,是相对于实词而言的,即没有实在意义,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但是具有语法功能的词。比如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而”作虚词使用时一般只做连词。连词,即起连接作用的词。它连接短语或者句子,它连接的前后两个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就可以说这里的连词“而”表示什么关系。1.表不并列关系可以翻译为“而且”、“又”、“

3、和”或不译。女口:%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者。(苟子《劝学》)关于并列关系,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判断:“而”连接的前后两个成分之间,既无先后顺序,也无轻重主次之分,二者地位相当,可以前后互换位置。像“黑质而白章”改为“白章而黑质”、“蟹六跪而二螯”改为“蟹二螯而六跪”,意思表达仍然一样。2.表示顺承关系顺承关系也叫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女Ch%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Z撰。”(《论语?侍坐》)%1卒廷见相如,毕

4、礼而归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大致可以发现:在这种用法屮,“而”连接的前后两个成分往往都是动词,一个动作在前,一个动作在后,前一个动作结束,后一个动作才产生。此时“而”作连词表示顺承关系。3.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或不译而”表递进关系往往是指其连接的前后两个成分中,后一个成分比前一个成分意思上更近一层,更深一步。二者之间意义上逐步加重。比如:荀子在《劝学》屮说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这句话,相较于对知识的“广泛学习”,“对于自己的言行每日反省”这样的品行修养对

5、君子来说则更为重要。1.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转折关系非常容易判断,即“而”连接的前后两个成分之间意思上发生了突转。这样的例子非常多:%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1有如此Z势,而为秦人积威Z所劫。(苏辙《六国论》)%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孳而不知发。(孟子《寡人之于国也》)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假设关系类似于英语屮的虚拟语气,“而”连接的前一个成分假设一种情况,后一个成分虚拟一种结果。例如:%1锲而舍Z,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6、1死而有知,其几何离?(韩愈《祭十二郎文》)3.表不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因果关系相对来说也容易判断,即“而”连接的前后两个成分存在因果关系,前一个成分为因,后一个成分为果。女Ch%1余亦悔其随Z而不得极夫游Z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1.表不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日的是”。“而”表目的关系,即其连接的前后两个成分,前一个是途径、是方法、是手段,后一个成分是期望获得的结果一一最终目的。%1缠立远视,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1籍吏

7、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司马迁《史记?鸿门宴》)%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表不修饰关系译为“着”“地”。修饰关系一般冇三种:定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代词)修饰中心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补语(副词或副词性短语)修饰中心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状语(副词或副词性短语)修饰中心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而”作连词表示修饰关系是指第三种修饰关系,即其连接的前一个成分作状语修饰后一个动词性谓语成分。比如:%1弃甲曳兵而走。(孟子《寡人之于国也》)%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

8、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除了作连词之外,在古代汉语中,“而”述经常和其他词组成固定短语使用。具体说来,常用的有以下几组:1・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2•而后,可以翻译:为才,方才。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3•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人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苏轼《石钟山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