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教育的社区治理及运行机理探析

农村社区教育的社区治理及运行机理探析

ID:46390916

大小:8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3

农村社区教育的社区治理及运行机理探析_第1页
农村社区教育的社区治理及运行机理探析_第2页
农村社区教育的社区治理及运行机理探析_第3页
农村社区教育的社区治理及运行机理探析_第4页
农村社区教育的社区治理及运行机理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社区教育的社区治理及运行机理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社区教育的社区治理及运行机理探析RuralCommunalEducationandCommunalGovernance作者:杨智作者简介:杨智,贵州师范学院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1杨智(1982-),男,贵州沿河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原文出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石家庄)2017年第20175期第62-65页内容提要:社区教育作为新型社区的重要构成要素,对社区全而治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的关系而言,社区教育与社区秩序治理、文化治理

2、、经济治理与环境治理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服务关系。但社区教育在社区治理过程中也有其自身的运行机理,主要表现为:以新型社区建设为目标导向;以社区秩序、文化、经济与环境治理为主要内容;以虚拟与实体交互的教育组织为依托;倡导多元且实用的教育方法;推行能者愿者为师的师资建设策略。Ascommunalcducationissignifiedntforthenewtypecommunity,itishelpfulwiththegovernanceofnewcommunities.Thispaperdiscussesthe

3、rclationshipbetwecncommunalcducationandcommunalgovernemccinrclationtotheorder,culture,economicandenvironmentaigovernanco.Thispaperstudiesthemochanismsinwhichcommuneilgovernanceoperates,whilecommunalcducationisimplcmcntedinvariedways.期刊名称:《成人教育学刊》复印期号:2018年

4、02期农村社区/社区教育/社区治理/ruralcommunity/communaleducation/governance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城镇化背景下西部农村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研究”(CKA140127)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13X(2017)05・0062・04D01:10.13763/j.cnki.jhebnu.ese.2017.05.011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社区教育治

5、理体系的目标。该《意见》预示着国家层面的社区治理理念从传统的植入式、刚性管理模式向现代内生式与柔性治理理念的转变。社区教育作为社区民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推动力量,理应受到学界与实践界的重视,然而,因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分属不同的学科范畴,传统的以学科划界的研究极少把社区治理与社区教育结合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治理功能的发挥。因此,以农村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治理为硏究主题,探索农村社区教育的社区治理逻辑及其运行机理,尝试为农村社区治理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一、农村社区教育在新型社区治理中

6、的意蕴从社区教育的组织形态划分,社区教育可分为有组织的社区教育与随境式社区教育。随境式社区教育是存在于社区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教育,伴随实质性社区的产生而产生。有组织的社区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的、相对高效且系统的教育形式,起源相对较晚。有组织的社区教育以1844年丹麦教育家柯隆威(N.Grundtvig)所仓啲民众中学为始。此后,正式的社区教育组织在世界各地逐步延展,如美国迈尔斯•霍顿(MylesHorton)在田纳西州创办的挑战者民众学校(HighlanderFolkSchool),英国的工艺学院(Mechan

7、icsInstitutes).社区学校、乡村学院以及社区成人教育中心或学校,德国的农村国民大学联合会与社区成人教育中心,日本的公民馆等[l](P5-6)e尽管各国对社区教育组织的称谓存在差异,但社区教育的功能基本一致,即启发民智与传授生产生活知识与技能,推动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建设,并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在我国历来具有重视教育治国的传统。例如,"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美教化,移风俗"(《诗•周南•关雎序》)、"是以王者设庠序,明教化,以防道其民〃(《盐铁论授时》)与古代社会的〃劝课农桑

8、〃等都体现了古代社会治理过程中教化民众的重要价值。进入民国时期,教育的社会治理价值得到更加全面的体现,一批爱国志士发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试图通过教育改变中国乡村落后的现状,例如,梁漱溟、陶行知等人对政教结合的理论进行了探讨,且在山东邹平、河北定县、南京晓庄等地开展了实践活动。新中国建立后,政府更加重视教育的社会治理价值,开展了社区教育服务社会治理的活动,设置的社区教育机构包括政治夜校、工农业余学习班、扫盲班、工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