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90117
大小:8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3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内镜技术不断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成为一项安全可靠的微创治疗新技术。ESD技术可以整块切除较大病变、提供完整病理诊断材料等优点,为早期消化道病变的诊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详述ESD在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参考大量临床资料,分析研究ESD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关键词]早期胃癌;胃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消化道早癌[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15)33-0149-04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肺癌、乳腺癌和肠癌。每年
2、因胃癌死亡的患者大约有64万,占癌症死因的第2位。胃癌病情发展较快,呈隐匿性发展,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关键。口本、中国和中南部美洲的大部分地区为胃癌高发区[1]。H前,内镜技术的大量应用,在筛查早期胃癌方面起重要作用,早期胃癌的发现率明显提升。1962年,日本消化内镜学会首次提出早期胃癌这一概念,可分为原位癌、黏膜癌、黏膜下癌。外科根治术曾经被认为是治疗早期胃癌的首选方法,但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达43%和6.5%,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与进展期胃癌无明显差别[2]。上世纪80年代,内镜技术快速发展,尤英是早期癌的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比较有明显
3、的优势,因此被许多国家迅速推广。在我国,内镜技术现在发展较快,早期消化道癌的发现率明显提高,为早期及时治疗奠定了基础。近期,新加坡的一项针对我国中老年男性的模拟实验分析,建议对我国50〜70岁的男性进行内镜普查,会获得一定的成本收益[3]。1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大多数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为筛查或体检时偶然间发现,很少出现临床症状,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肿瘤-•般都较大,其诊断主要依据内镜,超声内镜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确诊需耍行病理组织活检。1.1内镜检查技术%1普通内镜:起筛查作用,可全面观察黏膜,发现疑似病变。内镜下,早期胃癌无明显的特征性,极易与良性黏膜病变相'混淆。内镜检查时应注
4、意与正常黏膜不同的局部黏膜改变。%1色素内镜:是在常规内镜检查时,将靛胭脂、亚甲蓝等色素染料喷洒到可疑病变黏膜表面,增加病变与周围黏膜对比度,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1放大内镜:可将病变黏膜放大至上百倍,便于观察黏膜腺体、血管网的微小变化,对鉴别病变的良恶性有重要作用。内镜下,早期胃癌的主要特征就是胃小凹多形性改变,日前许多研究[4,5]报道称,放大内镜下早期胃癌的胃小凹结构紊乱、呈多形性,甚至消失。%1荧光内镜:成像系统以荧光为基础,人体组织内的化合物可以发出特异性荧光信号,而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生化特性不同,相应的荧光光谱存在差异。肿瘤的发生及代谢与正常组织差异大,肿瘤组织的
5、生化改变明显,导致病变黏膜层的厚度和微血管发生改变,产生的荧光波谱发生特殊变化,荧光强度及波形冇变化,所以荧光光谱的变化可鉴别肿瘤的良性或恶性病变。%1电子染色内镜:在内镜下不喷洒靛胭脂、亚甲蓝等染色剂就可以观察黏膜腺管的形态变化,避免了色索内镜下因喷洒染料分布不均匀而导致的误断,电子染色内镜还可以观察黏膜浅表血管形态变化,并可以在白光内镜和电子染色内镜之间切换对比观察,更冇利于观察病变。%1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可在内镜检查的同时対细胞结构进行检查,被称为“光学活检”,是同时对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做出诊断的一种技术。检查时,内镜放大倍数可以超过1000倍,可以清晰地观察目标部位细胞
6、以及亚细胞水平的显微结构变化,可明显提高早期肿瘤的发现率,对早期胃癌冇很大的诊断价值。%1超声内镜:超声内镜使用不同频率的探头,不仅可以清晰显示胃肠道腔壁的各层结构,而且临近组织、器官的结构也可以?[楚地显示,可以定位病变位叠,了解病变性质,判定有无周围淋巴结转移。在ESD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2病理组织活检诊断病理组织活检的方法有:内镜下活检、超声内镜介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后标本活检。2发展背景自上世纪80年代起,在胃癌高发的日本,内镜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HiraoM[6]报道了一种在局部黏膜下注射高渗性盐水后,进行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技术,初始被称为“剥离活检1999年Go
7、todaT等[7]报道称,使用IT刀把病变黏膜完整切除,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于术切除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病变,在全世界已被推广。ESD技术最早山日本医学家发明,在切除病灶的大小、形状及一次性整块剥除等方面,比ESM更具优势。有报道称ESD还可切除EMR术后复发病变,另一方面,ESD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较大,成为这项新技术广泛开展的潜在障碍[8]。经过10多年的发展,ESD操作的简便性和安全性得到提高,内镜下操作的辅助器械也由IT刀发展到现在的针刀、hook刀、flex刀、tri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