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89834
大小:7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3
《内经“治未病”思想中体现的现代预防医学观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经“治未病”思想中体现的现代预防医学观探析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130021王秀阁,王国强,米佳,赵芸芸【摘要】《黄帝内经》中提出的“治未病”思想是中医治病、养生的重耍指导理论之一,也是中医学术思想的精华和特色之一,其提倡在防治疾病过程中应早识、早防、早治,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并经过历代医家的阐述及实践,形成了“未病养生,重在预防”、“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搓后调摄,防其复发”等理论特色。现代预防医学运用三级预防策略,根据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疾病预防,与“治未病”思想中所体现的疾病防治理念是相辅相成的。本文从“治
2、未病”思想的理论特色和现代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策略入手,对中医“治未病”思想中体现的现代预防医学观进行了深入探析C【关键词】治未病;预防医学;三级预防;探析“治未病”思想是中医治病、养生的重要指导理论之一,也是中医学术思想的精华和特色之一。“治未病”一词的提出,首见于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该书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同时在《素问•刺热》篇、《灵枢•逆顺肥瘦》篇中亦明确提到“治未病”。“治未病”思想主要强调在“未病”之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1]。现代预防医学包
3、括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针对个体体质的差异性,通过调整特殊体质,增强个体抵抗力,从而实现病因预防,防止相关疾病的发生;第一•级预防,即实现“三早”预防措施,在疾病的临床前期阶段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第三级预防,对已经罹患疾病者,根据个体体质的羌异性及时给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21从中可以看出,“治未病”思想与现代预防医学有着诸多契合之处,本文将从“治未病”思想的理论特色和现代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策略入手,对中医“治未病”思想中体现的现代预防医学观进行深入探析。1“治未病”思想的理论特色中医“治未病”思想主要体现了治“未病”,其主要思想是“防重于治”。疾病的发生发展
4、,都要经过从“未病”到“己病”,从“未成形”到“已成形”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疾病轻微的隐而未现阶段,显而未成的有轻微表现阶段,成而未发的有明显表现阶段,发而未传的有典型表现阶段,传而未变的有恶化表现阶段,变而未果表现出愈或坏、生或死的紧要关头阶段[3]o因此,在防治疾病过程中,应早识、早防、早治,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治未病理论经过历代医家的阐述及实践,其理论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未病养生,重在预防“未病养生,重在预防”思想主要表现在天人合一、调整阴阳、饮食有节及条畅情志等方面[4]。“天人合一”是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之与外界自
5、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从而达到人体的健康状态。如《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阴阳平衡,即是人体的健康状态。各种“疾”的发生、发展,都是阴阳失去平衡的结果。“饮食有节”强调的是要有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说的就是饮食有节的重要性。若饮食起居无规律,“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到最后只能是“半百而衰也”,这说明饮食起居对人体正气的强弱有着很大影响。《灵枢•百病始生》篇中记载:“百病生于气”,是说人的精神情志活动能够影响
6、机体气机的升降岀入,从而引发疾病,就像《素问•举痛论》篇中提到的:“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意思是说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会使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引发疾病,所以生活中应做到精神愉悦,心情舒畅,气血调达,心情平和,从而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1.2欲病救萌,防微杜渐“欲病救萌,防微杜渐”丄要体现了治未病理论中“治其未成”的思想。《素问•八正神明论》篇中提到:“上工救其萌芽”,意思是说高明的医生在防治疾病过程中,虽然疾病尚未发生,但已出现某些征兆,在疾病处于萌芽状态时,就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素问・阴阳应象
7、大论》篇提到:“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矣”,上文提到的先治皮毛,也就是强调对疾病的早期治疗,疾病处于萌芽阶段,病邪轻、病位浅、正气足、抗病能力强,病邪易去,所以此时是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应积极地采取措施,争取早期治愈,防止病邪的进一步发展。《素问•刺热论》中论述了五脏热病在发热之前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先兆症状,可以通过五色进行辨别,如面部出现“赤色”,也就是热的表现,指出“病虽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