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译佛经修辞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文化研究论文】

关于汉译佛经修辞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文化研究论文】

ID:46386445

大小:6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3

关于汉译佛经修辞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文化研究论文】_第1页
关于汉译佛经修辞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文化研究论文】_第2页
关于汉译佛经修辞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文化研究论文】_第3页
关于汉译佛经修辞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文化研究论文】_第4页
关于汉译佛经修辞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文化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汉译佛经修辞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文化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化硏究论文•关于汉译佛经修辞硏究的回顾与前瞻论文关键词汉译佛经修辞硏究综述论文提要本文以《佛经语言学的硏究现况》、《佛经文献语言硏究论著目录(1980-2006))两种文献为线索查阅了相关论著,对二十世纪以来汉译佛经修辞硏究的成果加以综述,以期推动汉译佛经的修辞硏究。从修辞角度硏究佛经的成果较为少见,《佛经语言学的硏究现况》、《佛经文献语言硏究论著目录(1980-2006))两种文献屮著录的修辞硏究也不多。本文以这两种文献为线索查阅了相关论著,现综述如下,以期推动汉译佛经的修辞硏究。1汉译佛经本身有关修辞的论述

2、及译经对修辞的要求“藏经”一词,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约为南北朝。“藏”,是梵文箱子、筐等词汇的意译;“经”,亦从梵文转译,原意为用一根绳了贯穿花瓣。佛教僧人借此作为比喻,意为:收集释迦牟尼的教诲,永不散失。在佛经中运用修辞劝化众生的例子俯拾皆是。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一、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九中均对修辞有具体论述。以“譬喻”立名的经典现在也有多部存世。佛经本身即注重修辞'佛经的汉译中同样注重修辞。因为梵文、中亚占代语言都是很难掌握的,翻译不仅涉及语意本身的对译,还要使翻译出来的汉文符合汉语的修辞方

3、法和语言习惯,以便中国信众接受。所以,佛经翻译的最后一步工作就是润色修辞。这种再创作性质的汉译佛经中的修辞値得我们深入探讨。2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前的汉译佛经修辞硏究梁启超指出:“吾辈读佛典,无论何人,初展卷必生一异感,觉其文体与他书迥然殊异”,进而从十个方面作了论述。所谓“文体之变化”其实就是结构、语体风格和表现风格的修辞。胡适说:“印度的文学有一种特别体裁,散文记叙之后,往往用韵文重说一遍。……这种体裁输入中国以后,在中国文学上却发生了不小的意外影响。”关于风格上“华梵结合、韵散兼行、雅俗共赏”的行文体制,胡适

4、从四个方面作了解释。关于结构,陈寅恪谈到:“佛典制裁长行与偈颂相间,演说经义自然仿效之,故为散文勻诗歌互用之体。后世衍变既久,其散文体中偶杂以诗歌者,遂成今日章回体小说。其保存原式,仍用散文诗歌合体者,则为今日之弹词。”另有陈竺同《汉魏六朝之外来譬喻文学》对中古汉译佛经之譬喻修辞进行了一些硏究。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汉译佛经修辞硏究3・1大陆地区的硏究3-1-1总体硏究骆小所认为,在历史上佛教文化对汉语语音修辞、文体等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陈光磊、王俊衡的《中国修辞学通史》(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卷)中设有专章讨论“佛

5、经传译与名理玄学的修辞思想”,在修辞学史硏究上取得了重耍进展。孙昌武对汉译佛典的语言、行文体制、文学体裁、构思和表现方法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3-1-2辞格硏究目前大陆地区对汉译佛经中修辞的硏究主要集中于比喻辞格。孙昌武、吴海勇、梁晓虹、陈兰香对此都有深入的硏究。3-1-3风格硏究汉译佛经的语体风格与语言风格非常特殊,在很多方面与中土文献迥然有别。对此,学者们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其一,汉译佛经中多采用四字格,日本学者早揭此秘。国内孙昌武亦曾述及。朱庆之认为“四字格”系当时译经者受佛典原典偈颂文体影响所致。俞理明

6、认为先秦典籍屮的诗歌韵文以四字句为常,至汉代大量使用,汉末译师正是受其影响和启发。丁敏认为汉译佛经中的四字格一则是受当时盛行的骈体文风的影响,二则是因为四字格琅琅上口,适应佛典口诵的需要。吴海勇在考察以上几位学者著述的基础上提出,在汉译佛经四字格形成过程中,梵典首卢偈文体起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加上四字格本身的优势,两者共同作用最终使四字格上升为译经的主流选择。陈文杰对此则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最早的翻译者在汉地首先接触和熟悉的是道家的方术文献,他们之所以选择四字格,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受到道家方术文献的影响。其二,

7、汉译佛经呈现出独特的语体特征。朱庆之认为,汉译佛经语言“是一种既非纯粹口语又非一般文言的特殊语言变体”,“既不避俗也不避雅、而是雅俗兼容因而比较接近口语的特殊语体。”其文体特征一是刻意讲求节律,二是不押韵,不求骈偶对仗。其三,汉译佛经一般采用韵散结合的结构模式。孙昌武说:“’法句’以单篇偈颂、或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偈颂组合来宣说佛义,这是一种训喻警句的体裁。”吴海勇认为,后出佛经保持偈散结合的叙事方式,正是对古印度文化与原始佛教传统的承袭。其四,汉译佛经修辞深受梵文佛教语言的影响,普慧对此曾作过探讨。其五,汉译佛经

8、中存在大量套语,陈开勇对此有深入硏究。其六,普慧还曾谈到汉译佛经中的对仗、谐音等修辞手法,及其对翻译中的影响;并指出,汉译佛经中直译和意译并重导致了译体文风的转变,而调和折中直、意二译、力避偏执一隅的观点,则响应了自先秦以来中国文学批评长期强调的“文质统一”论。3-1*4修辞学史硏究佛经翻译,始自东汉末年,兴于魏晋南北朝时,到唐代臻于极盛,而在北宋日趋衰微,至元以后则进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