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探析

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探析

ID:46380238

大小:7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3

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探析_第1页
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探析_第2页
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探析_第3页
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探析_第4页
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探析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210036陆敏摘要:通过对德育发展三个阶段:获得道德知识、升华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形成的逐一分析,提出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五点转变。关键词:实效性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德育是所有人文社会学科之中最具有魅力的学问,因为它是直接针对人的学问,既是对被教育者人性的考验,又是对教育者人性的考验。德育触动的是人的灵魂中最深层的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的心灵正经受着震荡,人的道德观念正处在最模糊的边缘。当时代越来越发展,寻找出路的人们往往打着复兴古代的旗帜,从过去的某一时代或人物那里发掘有用的思想资源,从孔子开始,就没有停

2、止过对德育进行探索的步伐。当一个人开始接受道徳知识的种子,当他的道德情感开始为之所绽放,当他的道德行为开始酝酿成果实,那么这期间的浇水施肥显得尤为重要;若盼之茁壮成长,则对浇什么样的水施什么样的肥、怎样浇水怎样施肥也提出了更“实”的要求,这里的“实”,在德育的每一阶段都有自己内涵。一、分析德育发展的三个阶段1、首先是在获得道德知识的阶段,这是最基础、最直接的阶段。德育主要的几种方法分别是说理教育、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和品德评价。在这里,针对自身的实际,把研究的主阵地放在中学的课堂里,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通常教师运用道徳倡议的形式对学*进行道徳理想教

3、育,激励学生高训的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探析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210036陆敏摘要:通过对德育发展三个阶段:获得道德知识、升华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形成的逐一分析,提出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五点转变。关键词:实效性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德育是所有人文社会学科之中最具有魅力的学问,因为它是直接针对人的学问,既是对被教育者人性的考验,又是对教育者人性的考验。德育触动的是人的灵魂中最深层的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的心灵正经受着震荡,人的道德观念正处在最模糊的边缘。当时代越来越发展,寻找出路的人们往往打着复兴古代的旗帜,从过去的某一时代或人物那里发掘有用的思想资源,从

4、孔子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对德育进行探索的步伐。当一个人开始接受道徳知识的种子,当他的道德情感开始为之所绽放,当他的道德行为开始酝酿成果实,那么这期间的浇水施肥显得尤为重要;若盼之茁壮成长,则对浇什么样的水施什么样的肥、怎样浇水怎样施肥也提出了更“实”的要求,这里的“实”,在德育的每一阶段都有自己内涵。一、分析德育发展的三个阶段1、首先是在获得道德知识的阶段,这是最基础、最直接的阶段。德育主要的几种方法分别是说理教育、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和品德评价。在这里,针对自身的实际,把研究的主阵地放在中学的课堂里,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通常教师运用道徳倡议的形式对

5、学*进行道徳理想教育,激励学生高训的动机和情操;教师运用道徳指令或道徳倡议的形式对学纶进行道徳原则教育,指导学生正确的行为,他们认为这是学生应当做到的;教师运用道德禁令或道徳指令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规则教育,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然而,教师自身所体现岀来的素质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令人遗憾的现状是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代的教师并不能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只是单纯的完成了一堂又一堂的“说教课”。孔子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道德教诲,也因为他口身驰骋坦率、严于律己的君子形象。他奔走仕途,渴求做官,又绝不贪图权势,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他坚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的道德观念,孔子

6、教诲的感染力,来自于他言行一致的真诚,他用至诚的心灵來发表见解,赋予他们永久的生命力,这与后世空洞的道德说教有根本区别。所以在这一阶段则对教师提出了知识“实”、口身“实”的要求。2、接下来进入升华为道德情感的阶段,也是德育内化的过程,就是把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人的情感体验反映了人最真实的存在,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一种经历,如果没有这种属人的经历和市经历所构成的切身体验,那么个体就不可能对道德产生深刻的认同并进一步渗入人的内心。这种转化需要教育者的协助O但是要完成这种转化,必须通过学生心理内部的矛盾运动,通过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化吸收。笔者认为德育过程是教

7、育和自我教育矛盾统一的过程。在德育教学中只有使学生自觉接受和认同社会道德规范和德育课中的思想观点,才能自觉调整个体的意识和行为,向着符合社会需要的品徳方向发展,达到个体品徳和社会要求的统一。然而不顾学生的身心、个性发展特点,则在向情感的转化过程中必然出现偏差。例如,在一节思想品德课上,老师通过两张家乡新旧面貌对比的照片导入,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职业,并提出讨论题:小A学习不认真,于是A的妈妈便对她说“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扫大街。”请问:妈妈说的对吗?一开始有几个学生都认为不对,妈妈的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