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ID:46376050

大小:250.5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9-11-23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_第1页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_第2页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_第3页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_第4页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本节需要了解影响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若干因素,掌握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一)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条件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一、国际分工理论2、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3、资本输出与资本流动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4、政治、军事、文化的作用(二)国际分工的作用1、积极作用(2)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1)国际分工

2、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生产水平和生产率的提高。2、消极作用(1)它是先进国家控制、剥削落后国家的一种经济强制,造成落后国际经济发展的片面性和依赖性。(2)在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国际分工,并不能保证各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主要表现为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二、国际价值学说(一)国际价值与国别价值国别价值,又称国民价值。一国范围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在表现形式上,是以该国货币表现的。国际价值是在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性一般社会劳动的凝结。(二)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主要因素1、劳动强度。呈正比例关系2、劳动生产率。呈反比例关系3、主要出口国的生产条件。分三种情况(一)亚

3、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亚当.斯密(1723-1790):1776年斯密发表了其代表性著作《国富论》,在该书中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首次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有力地论证了自由贸易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被世人公认为自由贸易理论的先驱;后因斯密在该书以“经济人”和“看不见的手”为核心命题,首次系统而全面地论证了市场机制生长、发展的原理,故被人们称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国富论》也被誉为是经济学的“圣经”。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斯密阐述了劳动分工的好处,特别是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作用。其原因是:(1)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2)分工使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

4、系的时间;(3)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斯密认为,如果一国由于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无论是自然禀赋,还是后天取得的,则这个国家都应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那么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产品国别A产品B产品劳动天数产量劳动天数产量甲国10012001乙国20011001总计30023002表1.1:分工前表1.2:分工后产品国别A产品B产品劳动天数产量劳动天数产量甲国300300乙国003003总计30033003表

5、1.3:交换后产品国别A产品B产品甲国3-1=2单位1单位乙国1单位3-1=2单位问题:如果一个国家在任何商品的生产商都不拥有绝对优势,是否能够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呢?(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是英国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1817年,出版了他的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OnthePrinciplesofPoliticalEconomyandTaxation)比较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比较成本学说指出,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国均处于劣势

6、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优势较大的那种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劣势最小的那种产品,然后参与国际贸易,这样,双方均可以获得利益。表1.4:分工前产品投入毛呢酒劳动日/天产量/匹劳动日/天产量/吨葡萄牙901801英国10011201表1.5:分工后产品投入毛呢酒劳动日/天产量/匹劳动日/天产量/吨葡萄牙0080+90=1702.125(170/80)英国100+120=2202.2(220/100)00表1.6:交换后产品国别毛呢酒英国2.2-1=1.2单位1单位葡萄牙1单位2.125-1=1.125单位贸易模式为:优势国家出口优势较大的产品,进口

7、优势较小的产品。劣势国家出口劣势较小的产品,进口劣势较大的产品。核心:两利取其重、两弊择其轻比较成本学说的前提条件:(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一种生产要素(劳动);(2)生产要素可以在国内流动,而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3)生产成本不变;(4)没有贸易障碍,例如政府干预和运输成本等;(5)完全竞争市场;(6)贸易是按照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7)收入分配没有变化;(8)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一)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比例说”(H-O理论)俄林(BertilCotthardOhlin,1899-197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