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策略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策略研究

ID:46367272

大小:6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3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策略研究_第1页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策略研究_第2页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策略研究_第3页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策略研究_第4页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策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策略研究摘要随着近几年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形势的日趋严峻,一些用人单位道徳缺失、法律意识淡漠,利用高职毕业生对获得工作的迫切性需求对毕业生设置诸多就业陷阱,随意侵害高职学生合法就业权益。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遭遇侵害,从自身來讲,主要是由于缺乏就业方面法律意识所致。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通过対高职学生就业方面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了高职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现状并就此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关键词高职学生法律意识就业作者简介:万莉莉,常州开放大学讲师,南京大学法律硕士,研究方向:民法、经济法。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2、号:1009-0592(2013)12-219-02就业法律意识是指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关于就业问题的法律心理、思想、观点、知识和理论的总称,包括対法律的情感、认知、态度、评价和信仰等内心体验和外在行为。简单来说也就是高职学生在毕业前能否清楚了解自己的劳动权益以及在就业时能否合理地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实践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方血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从而导致高职学生劳动权益在就业中遭遇不公的侵害,因而培养高职学生就业法律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高职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现状(-)合同意识淡薄由于劳动合同意识淡薄,高职院校学生在找工作时容易掉入用人单位的劳动

3、合同陷阱。具体表现为:1.缺乏签订书面合同的意识。一些用人单位利用高职学校毕业生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意识,就只和高职毕业生就权利与义务达成口头约定,而不签订书面正式文本。由于高职毕业生只有20岁左右,涉世未深,容易相信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但是事实上,一旦发牛纠纷,由于高职学生无法举证证明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口头合同,更无法说清这个合同的具体内容,也就无法要求用人单位履行这个“口头合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自身的合法权益就受到了侵害。2.缺乏对格式合同的必要认识。高职毕业生中大部分同学知道就业时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在面对这样的就业生的时候,一些无良的用人单位则给出一份表

4、面上看起来是按国家有关法律和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的固定格式和内容的劳动合同,这些合同往往在一些较为重要的条款的表述上含糊不清,有的甚至可以有若干种解释。有的用人单位还会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只在格式合同中约定应聘方有哪些义务,如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若冇违反要承担怎样的责任;毁约要交纳违约金等等,而合同上关于应聘方的权利却寥寥无儿,其至只字未提。高职学生一旦签订了这样的格式合同,等到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时,用人单位就会拿出这个合同來为自己辩护,最后吃亏的还是高职毕业生。(%1)维权意识不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切,往往在追求面试成功率的同时,忽视了对自身权益的保护。同时也

5、由于对国家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甚少,导致了一旦自身的合法劳动权益受到了侵害,要么不曾意识到权益受损,要么知道了权益受损,但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表现为:1・遭遇就业歧视的时候,往往不知道权益受损,更不知道要维权。高职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遭遇就业歧视的情况比较普遍,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广告或多或少的含冇歧视性条款,如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年龄歧视、乃至身体歧视如身高、相貌等等。面对这些就业歧视,很多毕业生往往不知道这是歧视,只认为这是用人单位开除的招聘条件,只埋怨自己运气不好,不符合条件,更加不会运用法律武器來维护自己的权益。2

6、•遭遇用人单位乱收费的侵害的时候,往往自认倒霉,任人宰割,不懂如何维权。高职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屮,一些用人单位以录用为诱饵骗取钱财,骗取如服装费、培训费等的现象已屡见不鲜,但仍有不少求职心切的毕业生,掉入此类陷阱。这些招聘单位往往在招聘时不查看任何学历证明,甚至不安排任何面试,而只是要求高职毕业生支付诸如信息费、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等名H繁多的费用,半被骗的学生支付完这一系列费用以为已经找到工作,“安心”上班时,该用人单位就会编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将应聘者“辞掉”。此时的毕业生往往还认为是自己的工作能力有问题,不符合用人单位的条件,孰不知是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

7、,更不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三)造假性质认定不清由于目前就业形式较为严峻,一些高职毕业生为了能顺利就业,通过不法途径伪造荣誉证书、甚至毕业证书,而很多学生表示对这样的行为的本质认识不清,并不知道这样是违法行为,只单纯的认为这只是为了找工作而已,最多是不道徳的欺骗行为!就因为对这类行为的实质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每年的就业高峰期同时也是一些专门私刻公章伪造荣誉证书、毕业证书甚至国家等级证书等不法分子“生意”最红火的时候。如果毕业生们能知道这样的行为的严重性,我想大街上的“办证”广告也会减少很多!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