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44516
大小:6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2
《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的財稅政策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的財稅政策探析摘要:可持續發展是我的一項基本戰略。財稅政策是國傢調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強大經濟杠桿,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有力保障。今後一段時期,財稅政策應該在農業、循環經濟、基礎設施以及社會保障等發面發揮作用,以促進我國的可持續發展關鍵詞:可持續發展;財稅政策;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最早是在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人類環境研討會上正式討論。可持續發展最廣泛采納的定義,是在1987年由世界環境及發展委員會所發表的報告書所載的定義: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稱為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對工業文明進程進行反思的結果,是人
2、類為瞭克服一系列環境、經濟和社會問題,特別是全球性的環境污染和廣泛的生態破壞,以及它們之間關系失衡所做出的理性選擇,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相互依賴、互為加強的組成部分。財稅政策是國傢調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強大經濟杠桿,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有力保障。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的財稅政策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作用以促進我國的可持續發展一、繼續加大財政支農資金投入,改善投資結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産業,又是市場競爭中的弱質産業,世界各國大多都把農業作為政府的保護對象,而財政是政府保護農業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過好農業關,這就必然要求解決好財政的農業投入問題。盡管
3、近年來,財政對農業的支持力度在加大,但是歷史欠賬太多,這幾年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帶有還賬性質,財政對農業的支持總量仍處於低水平,而且投資結構不合理,投資收益不高。財政對農業投資的重點在於:支持那些風險大、投資經濟效益低、對農業發展起著保護性、開發性或有示范效益的項目,如大中型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科研和新技術推廣、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投資。不同級次的財政投資農業應該有所側重:中央財政應主要承擔關系國傢經濟發展全局、屬於全國范圍或跨地區、地方無力承擔或不適宜由地方承擔的支出,如大江大河治理、大型生態農業保護工程、帶有全局性、方向性的重點農業科技開發及大型糧棉基地建設等;省級財政掌握的投資,應主要包括全
4、省性及跨地市水利工程建設,全省性農林水利事業發展項目,重大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等;市地縣財政應在承擔本區域農業工程設施建設與養護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及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等二、利用財稅政策,支持循環經濟的發展循環經濟是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特征,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通過清潔生產和信息化及生態化設計,重構經濟環境,使其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循環中去的一種新型經濟模式”。發展循環經濟是為瞭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後,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傢先後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實現方
5、式。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資源約束“瓶頸”問題的突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問題的日益嚴峻,我國對循環經濟也越來越重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雖然市場經濟體制是發展循環經濟的良好土壤,但在市場中參與經濟活動的主體將環境問題作為外部因素,他們所考慮的重點在於如何通過利用現存的資源和環境來謀求利潤的最大化,而把由此所應起的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等負面作用在市場經濟主體經營決策的考慮之外。因此,需要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來支持循環經濟的發展,其中離不開財稅政策。主要采取的措施應該有:進一步完善資源稅,將資源稅擴大到土地資源、水資源、動物資源、植物資源和海洋資源等所有可以計量的自然資源。逐步提高資源稅征收標準,
6、將資源稅和環境成本以及資源的合理開發、養護、恢復等掛鉤,合理確定和調整資源稅的稅率,形成合理的資源價格水平,限制資源過度開采,提高資源利用率。借鑒國際經驗,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可按照“誰污染誰繳稅”的原則,將現行的排污、水污染、大氣污染、工業廢棄物等收費制度改為征收環境保護稅,建立起獨立的環境保護稅種。通過強化納稅人的環保行為,引導企業與個人放棄或收斂破壞環境的生產活動和消費行為,根據我國當前最主要的環境問題,在環境保護稅率設計上,應根據污染物的特點實行差別稅率,對環境污染程度較大的污染物的稅率應高於對環境污染程度較小的污染物的稅率。在財政支出方面,應該制定財政補貼措施,如對生產綠色產品、采
7、用清潔生産的企業,對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還草的農場和個人,政府可以通過物價補貼、虧損補貼、財政貼息等手段對發展循環經濟的經濟主體進行有針對性的財政補貼,調動其發展循環經濟的積極性三、財稅政策支持基礎設施的建設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機場、港口、橋梁、通訊、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氣,供電設施和提供無形產品或服務於科教文衛等部門所需的固定資產,它是一切企業、單位、居民生產經營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質基礎,既是物質生產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