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文献中的伦理学思想探析

传统医学文献中的伦理学思想探析

ID:46342573

大小:6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传统医学文献中的伦理学思想探析_第1页
传统医学文献中的伦理学思想探析_第2页
传统医学文献中的伦理学思想探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传统医学文献中的伦理学思想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统IK学文献中的伦理学思想探析[摘耍]探析传统医学文献蕴涵的医学伦理学思想,指出“医乃仁术”、“以人为本”、“济世救人”是伦理学思想形成最具影响的思想和方法。认为以人为本的人木主义思想有助于强化医务人员对牛命及其价值尊重意识;以徳为崇的医学伦理道徳理念有助于强化医务人员的医徳情感;以艺为精的精湛医术有助于纯洁医务人员的从业动机;挖掘和研究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対于现代医学人文学科的构建和医学人文梢神的重塑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屮医文献;医学伦理学;医学人文精神[中图分类号]R-052[文献标识码

2、]A[文章编号]1673-9701(2009)27-123-02儒家的忠孝仁义思想、道家的行善积德主张、佛教的慈悲救苦理念是丿力代医学伦理思想的精神支柱[1],对传统医学伦理学的发展产牛了巨人的促进作用。传统医学文献蕴涵的医学伦理学思想,对于我国现代医学人文学科的创建和医学人文精神的重塑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传统医学文献中伦理学思想的萌芽与发展传统医学伦理思想始于原始社会,人们为了抗争自然,以求生存与繁衍,做出一些维护人类健康和具冇伦理意义的行为。“诸如神农……尝百草Z滋味,水泉Z廿苦,令民Z所避,一口而遇

3、七十毒”;“伏羲画八卦……百病Z理得以类推,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亡”。又如:“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凡邦之有疾病者……则使医分而治之,岁终则嵇其医事,以制其食”等等,祖先为拯救苍生,发展医约,不惜牺牲口我的高尚悄操和品德,为历代所称颂。人们在和疾病进行斗争屮,逐渐形成的伦理道徳观念,实为屮医伦理学思想之萌芽。古代医家强调人命之至贵,谓“人之情,莫不恶于死而乐牛”,将医术视为“仁术”、“圣人z术”,蕴藏着丰富的医学伦理学思想。医圣张仲景,公开中称其“精究方术”zri的在于“上以疗君亲z疾,下以救贫贱z也

4、,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的医学伦理道德观。痛斥“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之“趋世之上”,严厉批评了当时医学界“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等草率了事,不负责任的庾疗行为。唐代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成中医伦理学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孙思、邈云:“人命至贵,有于千金,一方济之,徳逾于此”。强调“凡人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从而规范了医生的诊疗作风、治学态度和道德修养。孙思邈不仅医学上业绩光辉,且医徳高尚,他倡

5、导“精诚”之医徳观,就是屮医伦理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明清医学伦理道德之著述繁多,论述广泛,如李梃之“习医规格”;喻昌之“六不失”;龚廷贤z“医家十要”、“病家I•要”;陈实功z“庚家五戒十要”;缪希雍z“祝医五则”;李中梓之“不失人情论”;张璐之“医门十戒”;徐春甫之“庸医速报”、“医业不精反为夭折”等医家精辟之论述和见解,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医伦理学思想。2“医乃仁术”、“以人为木”、“济世救人”是伦理淫思想形成最具彫响的思想和方法传统医学历來重视人的生命价值,认为人是万物z灵,其授具典型影响的莫过于“医乃仁

6、术”、“圣人之术”、“心存仁义”的观念。如先普“仁义”、“人为贵”之人本思想和人生Z学,“仁心散播天下,仁术救助黎民”、“笃行仁义,兼济天下”Z举。唐代医家孙思、邈坚持以“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和“盖人一死不可复生”的人木思想,把“人慈小恻隐”作为医牛的崇高品质。“人命至贵,有贵千金。”要求医牛:“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瞻前顾后,口虑吉凶,护惜性命。”树“誓愿普救生灵Z苦”的献身精神和人道主义追求。把“仁爱救人”作为医者所应追求的价值目标。传统医学特别重视习医者之道徳伦理修养。古人在习医前必“以血盟

7、誓”,以端正品徳,强调“此先师Z所禁,坐私传Z也,割臂献血Z盟也,子若欲得Z,何不斋乎”,并跪对天地,向上苍起誓,“有敢背言者,反受其殃”。通过“以血为盟”、“指天发誓”要求医者摒除杂念,酷爱医学,发“人慈小恻隐”之心,树高尚品徳,以赢得病者信赖。孙思邈提出“凡人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若有疾厄来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Z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Z药”。这种“心怀仁爱”、“博施济众”,视患者“皆如至亲Z想”的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病人的医学伦理道徳观,是一•

8、种极有价值的道德规范。传统医学认为医者济世活人,应具有渊啡的知识和高超的技术。孙思邈倡导“上极犬文之初,下迄有隋之世,或经或方,无不采摭,集诸家之所秘要,去众说之所未至”。劝诫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汉代张仲景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晋・皇甫谧坚持“耽玩典籍,忘寝与食”0明代医家徐春甫强调“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要求业医者要博采群书,多见多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