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指导农业及农村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指导农业及农村建设【摘要】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与演进,理论界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就当前讨论比较成熟的几个主要观点进行简要概括和分析,以便我们能够全面把握和有效运用它们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关键词】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观点农业自然资源,主要是指一切可供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活动所需的自然界存在的物质和能量。它是相对于农业生产的社会资源(如劳动力、资本等)而提出的,并与其一同构成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两大物质基础,即农业资源。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
2、用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1•农业自然资源区划观农业自然资源区划,就是从区域的角度深入揭示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特征、资源利用的空间结构、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和限制因素,从而引导并实现农业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空间优化。事实上,农业自然资源区划观点主要是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尤其是禀赋比较优势理论而提出的。比较优势原理起源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后经李嘉图的发展而形成。再后来,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指导农业及农村建设【摘要】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与演进,理论界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就
3、当前讨论比较成熟的几个主要观点进行简要概括和分析,以便我们能够全面把握和有效运用它们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关键词】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观点农业自然资源,主要是指一切可供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活动所需的自然界存在的物质和能量。它是相对于农业生产的社会资源(如劳动力、资本等)而提出的,并与其一同构成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两大物质基础,即农业资源。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1•农业自然资源区划观农业自然资源区划,就是从区域的角度深入揭示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特征、资源利用的空间结构、资源开发利用
4、的潜力和限制因素,从而引导并实现农业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空间优化。事实上,农业自然资源区划观点主要是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尤其是禀赋比较优势理论而提出的。比较优势原理起源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后经李嘉图的发展而形成。再后来,赫克歇尔和俄林进一步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总结成禀赋比较优势说。该学说认为,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或地区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各国或地区如能集中于生产并出口其相对比较丰富的生产要素所加工的商品,进口自己相对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所加工的商品,必然会有比较利益的产
5、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资源的合理区划以实现比较优势,主要就是体现在各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外移和消费者选择集的扩张(以交换的可能性为前提),从而实现有限自然资源利用的社会福利的增加。我国地大物博,农业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及不平衡,而人们的需求却是多样的。因此,单纯依靠各地自己的生产以满足当地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需要进行各地区间的协调。而实施农业自然资源区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产的合理地域分工,则是达到区域间协调以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在自然资源区划观的指导下,罗其友等人(1999)
6、根据资源分布特征,在构建分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我国农业基本资源可持续利用分为了四个一级区和十四个二级区,并具体分析了各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模式。这种划分在当时反映了我国资源的地理分布和利用特征,具有相当的科学合理性。但是,时隔六七年,随着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不断利用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上这种分区的合理性已经降低,因此有必要结合目前需要及未来发展趋势重新进行农业自然资源的区划。另外,区划只是反映了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为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依据,但要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还应该根
7、据各区内具体的资源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2•自然资源和环境“阈值'观为了描述的方便,此处借用生物经济学中的“经济阈值”概念(Sternetal.提出)而使用了俩值”一词。一般研究中,通常采用的是自然资源存量的“临界值”和环境“容量”两个更专业的术语。资源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自然资源从不同角度可以有多种分类。按照资源的可更新(可再生)能力可分为可更新资源与可枯竭资源。“阈值”观认为,无论是可更新资源还是可枯自资源,都存在着一个存量上的啪界值”,对其利用超过这个“临界值”,则资源就会绝对减少以至完全消失
8、;如果利用率控制在'‘临界值”允许的范围内,则可以实现资源持续不断的利用。这—“临界值”对于可更新资源来说,就是维持其自身再生产的最低数量(如生物资源的最低种群数量);对于可枯竭资源而言,则是其潜在储量被探明和开采的可能性概率或者其可替代资源开发的可能性概率。对于环境,其“阈值”则是针对其承载能力提出的。环境经济学认为,环境作为一种资源,本身在向经济过程提供投入的同时也具有吸纳经济活动的最终产物(即废物)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