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无穷追寻

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无穷追寻

ID:46336593

大小:7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2

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无穷追寻_第1页
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无穷追寻_第2页
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无穷追寻_第3页
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无穷追寻_第4页
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无穷追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无穷追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无穷追寻——由《审视课堂: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引发的两点思考近期阅读了教坛新秀张齐华老师的著作《审视课堂:张齐华巧小学数学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有不少启示,也因此引发了一些想法。以下就围绕“数学文化”与“教师主导型教养”这样两个论题作出具体论述。应当强调的是,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被看成对于张齐华老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但笔者更加关注的则是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样一个话题,以及我们如何能够通过对于已有工作的认真总结为深入反思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一、“由外而内”的超越与大文化的视角相信大多数读过上述著作、或是实际观摩过相关教学的数学教师都会对张齐华老师以“

2、圆的认识”的教学为典型案例所实现的“华丽转身”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地说,早在2002年张齐华老师就以“追寻数学课程的文化意韵”为指导思想设计了“圆的认识”的第一个教案,后者并曾一路过关斩将直至最终获得了“2003年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这对于-•个年青教师来说当然是很大的荣誉,但张齐华老师并没有因此止步不前,而是通过认真的总结与反思,包括在指导教师与诸多同行的直接帮助下,逐步认识到了这一教学设计仍有一些重耍的不足Z处,特别是,这一教案主要借助“解鏗口然中的圆”和“欣赏人文中的圆”烘托起了一定的文化氛围,尽管这一做法也有一定道理,但这显然又是这方血工作的-个更高境界,即是应当努力实现

3、“由外而内”的重要跨越:“数学的文化性应求诸于内,而非诉诸于外。”(第24页一一注:除去特別说明以外,以下各段引言都摘口《审视课堂: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由以下的批评意见我们即可更好理解实现上述转变的必要性:“你的课不就是那些优美的音乐,绚丽的画而和诗情画意的语言?”(第24页)上述批评应当说十分尖锐,但张齐华老师恰乂止是由此获得了前进的动力,特别是明白了应当如何去实现新的超越。这并非纯粹的赌气,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也未必代表真正的进步;恰恰相反,由以下的评论可以看出,张齐华老师关于“圆的认识”的第二个教案与前一教案相比标志确实取得了重耍的进步:“终于看到了你一节赤裸裸的数学课!没有了极

4、尽声色的画而与音乐,没有了抒情渲染的教学语言,留下的只是图形和文字,以及围绕着圆这一平面图形所展开的数胖思考。”(第28页)1[1]应当强调的是,除去“数学文化”的直接探究以外,这也可被看成张齐华老师的这--经历给了我们的一个重要用示:积极的实践与认真的总结和反思正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进而,这又是我们在这一方而所应釆取的一个基本立场:“让改革成为常态,由反思求得进步”。这也就是指,我们不应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而应通过不懈的努丿J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例如,在笔者看来,我们事实上就可从这一角度去理解张齐华老师的以下论述:“对很多人而言,超越別人容易,超越自己难,而在我,情况似乎略有不同。事实

5、上,在很多情形下,要想判断是否能够或者已经超越別人,很难有一个既定的标准,既无标准,乂何谈对别人的超越?倒是口我超越,似乎显得稍容易一些。毕竞,每一天的学习、思索、实践,必然会使今天的你超越昨天的你,进而又被明天的你再次超越。人总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中实现进步的。”(第105页)进而,也止是基于这一立场,笔者以为,就“数学文化”这一主题而言,我们乂应更为深入地去思考:尽管我们应当充分肯定上述的“由外而内”的转变,特别是,相对于课改初期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些简单化做法(如外部的简单组合)与片面性认识(如认识的泛化)而言,着重从数学内部去发掘其固有的文化成分更应说是一个真止的进步,但是,我们

6、乂是否应当在数学教学中完全掠齐各种外部的文化成分、其至刻意地提倡“关起门来教数胖”?笔者的看法是,相对于“由外而内”的转变而言,这又是我们在这一方而所应努力追求的一个更高境界,即是口觉地采取人文化的视角,因为,就只有超越数学并从整体性文化的角度去进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教学中很好地加以体现和落实,包括有效地避免或消除其可能的消极影响。事实上,这也止是文化研究的一个普遍结论:文化的继承主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就各个个体而言,主要地是通过在相应共同体中的生活、工作不知不觉地养成的;也正因为此,人们对此往往就不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更缺乏自觉的反思°由此可见,如何能够不断提

7、高口身在这-方面的口觉性就是这方面工作的一个主耍目标;不同成分或方面的比较则乂可以被看成实现后一目标最为有效的一个手段。例如,这就是笔者在这方而的一个直接体验:尽管笔者在先前已经出版了《数沪文化胖》的专著,但又只是通过与语文教学的具体比较,自己才较为深刻地获得了究竟什么是数学文化的具体认识。(详见郑毓信,“数学的文化价值何在、何为”,《人民教育》,2007年第6期)显然,这事实上也就从一个角度清楚地表明了超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