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36253
大小:6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2
《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摘要:近十年来,由于高校扩招从而导致了“普高热”,其直接后果就是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中职学校生源状况的变化给班主任德育工作带来诸多困扰。针对这一形势,转变传统教育理念,遵循人性化德育,是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人性化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27-03近十年来,由于全国各省市大学招生名额迅猛增加,普通百姓子女的大学梦不再像之前那样遥不可及,于是每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理想的大学
2、,成为一名天之骄子。而目前在中国,要进入大学,首先得考进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于是家长和学生们削尖月应袋往高中这扇门里钻。这种“普高热”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危机。一、中职生素质与教育现状为了招到足够的学生,中职学校对学生的中考分数要求一降再降,有时甚至降到没有分数限制。这一现状无疑给中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中职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缺乏自信。他们当中很多是在初中甚至是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就被老师忽略,认为无法教育好的孩子。他们许多人没有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较弱
3、,不知该如何学习。中考的失利也让这部分孩子缺少足够的自信,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进入中职学校之后,他们干脆就自暴自弃,更加不愿意主动学习了。2•部分中职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可以说,许多未能考进高中而进入职校就读的学生其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就所在的中职学校进行调查,发现15%的学生父母离异,许多家长因自身的婚姻问题焦头烂额而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同时家庭的变故无疑也会给一些孩子带来情感上的伤害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3•中职生正处于叛逆期,逆反心理突出。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是刚刚从初中毕业的十六、七岁的少年。他们正处于生理学上
4、认为的叛逆阶段。老师或家长给他们讲做人或做事的道理,他们不会轻易就听得进去,有时甚至还要唱反调。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又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笔者认为,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倡导德育人性化,是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二、人性化德育理念德育发展到今天,其人性化发展方向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追求,是整个时代的呼唤。众所周知,德育理念是德育的根本指导思想,转换德育理念是德育进行深层次改革的需要,是我们进行德育改革并要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既然如此,从事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学者们就必须了解现代德育理念的主要特征:以人为本,关怀人的德
5、性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社会提出了“学会关心”这一理念。该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教育人性化的走向,预示了教育关怀人的发展的趋势。纵观我国近二十年以来教育理论界的研究成果,许多学者都对主体性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主体性教育理论之所以受到如此高的关注就是因为该理论将传统教育中一直受忽略的群体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主体性教育理论从关注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诉求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将理论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这一切都使得德育人性化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我们为何在今天要提倡德育人性化?这得从道德教育的目的谈起。道德教育
6、是使人向善,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从而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和谐。德育不是简单的以上对下的说教,而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它的内容包括许多方面:关于生命真谛的理解、人的情感体验的分享、人的意志品质的重要性、必要的文化修养等。所有这些德育的内容都体现了德育人性化的必要性。德育人性化理念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由灌输走向对话。班主任德育工作需要从传统的灌输走向对话,由单向影响转为双向互动。对话体现了师生之间相互平等的关系和相互尊重的地位。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真正做到心灵的沟通,能够在相互理解和对真理的共同探索中一起进
7、步和成长。马丁•布伯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学生铸造我,我的业绩拽塑我。”①这说明了德育影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向的。按照现代观念,德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相互理解、相互悦纳、相互启发、共同成长。老师与学生是相互共生的。没有老师就没有学生,没有学生也就没有老师。专家们以大量详实的资料证明:在当今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的社会,年长的一代人尤其需要向年轻的一代学习。我们今天的德育形式应当是师生共同成长。2与整体教育相融合。人性化德育理念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德育与各科教学的融合。过去一段时间我
8、国教育界曾有过对德育形式和内容的误解。认为德育的内容就是思想品德课中需要讲的东西,并且在考试中要求学生将之重新呈现出来。对于学生在其他情境下的表现很少关注。许多不是德育课的老师认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不是他们份内事,而是班主任的职责。这种观点现在已经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