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对针灸特定穴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

中医理论对针灸特定穴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

ID:46334980

大小:7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2

中医理论对针灸特定穴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_第1页
中医理论对针灸特定穴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_第2页
中医理论对针灸特定穴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_第3页
中医理论对针灸特定穴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理论对针灸特定穴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屮医理论对针灸特定穴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郑美凤(福建中医学院针推系.福建福州350003)摘要:通过辨析中医理论与针灸特定穴的命名、形成、应用等Z间的密切关系.探讨了中医理论在针灸临床选穴处方中的指导意义。关键词:中医理论;针灸应用;选穴处方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针灸特定穴是指针灸众多喻穴屮具有特殊作用的脸穴,在针灸防治疾病的临床应用屮具有良好的效果。中医理论与特定穴的命名、形成与应用具有密切的关系。前者指导后者,后者是前者在针灸临床屮的具体体现。1五行学说与针灸特定穴“五喻穴”的临床应用中页五行理论対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五脸穴”的应用E,即利用经脉的五

2、行属性和五脸穴的五行属性,及五行Z间的生克关系来指导针灸的临床选穴与处方。1.1根据五行相生的规律指导针灸临床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治疗疾病的基木原则是补母和泻子。在《难经•六十九难》屮明确提出"虚者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1.1.1本经的母子补泻法指某一经脉或脏腑患有疾病,可根据其虚实而取用该经的子穴或母穴。例如:肺经或肺病,可取肺经的子母穴。肺经属金经,其子穴是水穴,即肺经合穴尺泽,针用泻法,治疗肺经或肺脏的实证;其母穴是士穴,即肺经脸穴太渊,针用补法,治疗肺经或肺脏虚证。1.1.2十二经Z间的母子补泻法抬某一经脉或脏腑发牛疾病,根据虚实选取该经的子经子穴或该经的母经母穴。例

3、如:肺脏或肺经病(金经),虚证可取金经的母经母穴一土经土穴,即脾经的脸穴太白,针用补法;实证可取用金经的子经子穴——水经水穴,即肾经的合穴阴谷,针用泻法。1.2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指导针灸临床运用五行相克规律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泻南补北法,用于肝实肺虚证。见于《难经•七十五难》U:“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即采用泻火补水的方法“泻心经,补肾经”治疗因肝火过旺,耗灼肺阴,出现干咳、胸胁疼痛、心烦、口苦、目赤、甚或咯血等肝实肺虚证(木火刑金)。这是“虚则补其子,实则泻其母”的方法,是因“子能令母实者,火能令木实也,母能令子虚者,水能令木虚也”。2原气学说与针灸原穴的应用原气,又称

4、元气、真气、真元之气,而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腌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载:“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而知五脏之害矣”。《难经•六十六难》提出:“•…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収其原也”。从而原穴治病机理得以明确和完善。故凡是脏腑疾病,都可以取相应的原穴作为主穴治疗。3脏腑阴阳与针灸俞募穴的临床应用3.1脏为阴、腑为阳,背俞为阳、腹募为阴,命募配穴,阴阳协调。《难经•六十七难》记载:“五脏募皆在阴,而俞皆在阳•…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提出阴病行于阳部背俞、阳病行于阴部募穴,即五脏病取其位于背腰部的相应背俞穴治疗,六腑病取其位于胸腹部的相应募穴治疗,是《素问・阴阳

5、应象大论》篇“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具体体现。后世据之,临床常用俞募配穴法进行针刺治疗脏腑疾病。3.2背俞穴可以治疗五脏相关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疾病。俞、募穴分别是脏腑经气输注和结聚Z处,与所属脏腑经气相通。因此,俞、募穴与各脏腑病变有看密切的关系。脏腑发牛病变时,常在相应的俞、募穴有反应,如可表现为压痛,肤色异常、皮肤隆起或凹陷、皮下结节等。反Z亦可以作为治疗点。而五脏在人体乂各有其所主Z五官九窍,所属之皮肉筋骨。故当五脏发生病变时,常可影响到相应的五官五体,故人体脏俞亦可治疗相应Z五官五体Z疾。3.3募穴損长治疗腑病。俞穴与募穴既可配合应用,又

6、M单独应用。二者各有所长,和对于俞穴,募穴更損长于治疗腑病,尤其是腑实证,取于“从阴引阳”之理。临床上对于胃痛、腹痛属实证者,多以屮脱为主來泻腑实并随证配穴治疗;对属于虚证者,多以屮脱配合胃之背俞穴胃俞为主。4经络的表里属络关系与络穴的临床应用4.1经络的表里属络关系:肺经与人肠经相表里;心经与小肠经相表里;心包经与三焦经相表m;肝经与胆经相表里;脾经与胃经相表里;肾经与膀胱经相表里。络穴均属本经而络于其表里经。4.2络穴除治疗本经疾病外,还可治疗所联络的表或里经的远端病变。络穴是络脉从十二经脉别出-部位均有的腌穴。加上任、督脉及脾之人络共有十五络穴。络脉有联络表电两经,沟通表里经

7、脉气血的作用,故可治疗表里二经的病症。如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联络沟通手太阴与手阳明二经,临床上既可治疗手太阴经病,如虚实咳嗽,喘证;乂可治疗手阳明经病,如鼻病、咽喉病。4.3任脉络穴从鸠尾出散布腹部,故可调理腹部经气;督脉络穴从长强别出,散布头部并别走足太阳经,故可调理背部、头面部经气;脾Z大络从大包别出散布胸胁,故可调理侧腹部经气。5八会穴与八个脏腑、组织的关系与临床应用《难经・四十五难》载:“腑会太仓(中脫)。脏会季胁(章门),筋会阳陵、髓会绝骨,血会蠹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