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戰略初探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戰略初探

ID:46330493

大小:7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2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戰略初探_第1页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戰略初探_第2页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戰略初探_第3页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戰略初探_第4页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戰略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戰略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戰略初探加入VTO後,削減關稅、取消投資限制、開放服務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原本幼稚的汽車工業面臨巨大的挑戰,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汽車工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在分析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因素基礎上,選擇一條適合的道路。制約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根本性因素1•產業結構有待優化,規模經濟難以實現。由於歷史因素造成,汽車工業長期處於政府和地方部鬥的保護之下,形成汽車產品關稅高,產品準入保護嚴重,從而使地方部門從眼前、局部利益出發,盲目投資,汽車工業出現“散、亂、差”和重復建設嚴重局面。進而

2、,行業整鹘生產集中度相對較低,企業間資產規模差距懸殊,據2000年統計數字表明,全行業共有2000多傢企業,總資產超過500億元的僅有2傢、200-500億元的2傢、10-200億元的12傢,其他企業資產均低於10億元;前13傢骨幹企業集團產量占全行業產量的90.4%,但平均產量隻有13萬輛左右,前3傢大型企業集(—汽、東風、上汽)總產量合計88.8萬輛,僅占行業總產量42.9%,根據國際標準,一般車型的最小有效經濟規模為:30-60萬輛,零部件100-200萬輛,目前,國內企業生產規模接近以上標準的

3、僅為幾傢,難以實現規模經濟2.汽車行業投資畸形,缺乏新技術開發能。目前,我國汽車工業技術水平相對落後,投資結構明顯失調,一直以來用於技術改進的投資比重小,與國外相比差距巨大;直接引用發達國傢汽車產品和技術比例較大,1999、2000年外商直接投資比例接近30%,且核心技術多為外方控制。因此,中汽車生產企業缺乏自主開發能力,目前僅在中型載貨汽車等少數車型上具有開發能力,轎車、大型客車、重型載貨汽車等車型基本上依賴國外產品的進口和技術引進。據《汽車工業〃十五〃規劃》中統計數字顯示:國外汽車企業每年的技術開

4、發費投入約占年銷售額3%-5%,數額高達幾億甚至幾十億,而我一些重點骨幹企業這一比例不到1%,導致汽車產品種類少,技術水平落後,不能很好滿足市場需求。尤其,不具備轎車新產品開發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瞭中汽車工業發展進程同時,到2000年末,我國汽車零部件工業與整車行業投資比例僅為0.35:1遠遠低於國際的1:1標準。零部件生產企業規模小,數量多,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整車關鍵零部件主要依賴進口VTO新形勢下中國汽車工業戰略選擇1.優化產業結構,加速兼並重組,培育優勢企業,走規模經濟道路。面對加入WO跨國企

5、業集團湧入的沖擊,使得中國汽車工業走兼並重組、創造大型企業集團、提升自身研發能力的道路已成為必然,這也是對汽車工業發達國傢成功經驗的借鑒。作為資金技術密集型的行業,在重點扶持培育像’一汽、東風、上汽"等大型有實力的企業集團同時,必須在政府的有效調控下按照市場機制原則,加速實現對中小企業的戰略重組,從資金和技術規模上形成優勢,為規模經濟道路奠定基礎2.走日韓汽車工業發展道路,采用遞進式的技術引進、模仿、趕超模式。日韓汽車工業從幼稚走向成熟到騰飛都源於其遞進式的技術引進,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對於尚處幼稚階

6、段的中國汽車工業選擇技術引進、模仿不僅降低技術開發方向的投入,減低開發風險,而且能夠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技術引進、模仿有很強的針對性,避免瞭學習吸收過程中走曲折道路日韓成功的經驗給我們的啟示是:汽車工業的技術引進、模仿更應該著眼於在此基礎上的吸收和再創新,以免落入"落後一一引進一一再落後一一再引進"的惡性循環中,這也是早期汽車工業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對於技術的引進吸收,是一項復雜的過程,因此必須建立完善的包括制度、資金、人才在內的技術處理模式;建立技術引進攻關小組,搜集可靠市場信息,並及時處理信息的可

7、靠性和實用性,在進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采取合理引進措施3選擇合資,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實現有效的信息溝通。合資一直是中國汽車行業的一個顯著特點,但長期的合資歷史表明,我方隻註重對短期利益的要求,對基本技術重復開發,而沒有資金和實力去開發高新技術,從而外方利用核心技術對我們進行瞭一定程度的控制,產生瞭制約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尤其中小企業一方面資金實力薄弱,一方面不謀長遠利益使得我們根本不進行技術消化、吸收、創新,以至於掌握的隻有不起關鍵作用的股權市場經濟的自我調節能力並不是萬能的,在信息不對稱

8、的市場裡,適當的政府幹預是必須的。在合資企業內部,合作各方之間的利益協調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必須要有適當的行政幹預,做出各種行為規范,必要時寫進合營合同內,嚴格執行。中國經濟的逆市上揚正使其成為一個世界資本的避風港,加入何0後,各跨國公司將爭相湧入,因而必須註意與外方在技術方面的合作,定期進行雙向信息溝通和自身技術水平的提高,並且把必要內容作為進一步與外商談判的籌碼,充分掌握合作的主動權。在談判中必須切實把技術的升級換代,核心技術貿易作為合作的一個條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