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教育精品)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ID:46316670

大小:17.4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2

(教育精品)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_第1页
(教育精品)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_第2页
(教育精品)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_第3页
(教育精品)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资料一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自救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东坡遭遇了人生的一大劫难——“乌台诗案”,虽然保住性命,却丢官降职,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在黄州,“东坡居士”这个名字开始叫响并流传至今。被贬谪黄州的几年,是苏东坡的人生低谷,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磨难和内心的痛苦挣扎?苏轼在黄州的物质生活面临三大难题:第一难:花销问题。苏轼在黄州所担任的职务是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说白了,只是个空头官衔,他的身份本质上是由黄州政府代为看管的犯官。按照朝廷规定,像苏轼这样的犯官,除了一份微薄的实物配给之外,没有正常的俸禄薪水。所以他到黄州后

2、,一家老小二十多口人的花销成了大问题。而且苏轼这个人平生没有什么积蓄的习惯,他自己有八个字,叫什么呢?“俸入所得,随手辄尽”。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拿了工资立刻就花。他有积蓄,但是很少,不过这难不倒苏轼。苏轼对待金钱的态度是:有钱我就花,没钱我就做计划。我现在不是没钱吗,我还有些积蓄,我就以我现在的积蓄为基础,我做计划,他跟夫人做了精心的财政的预算。每天最多花费一百五十文,那每个月呢?最多就是四千五百文。那么就用这样的花费算下来,他现在有的积蓄,刚刚能用一年。问题是一年以后怎么办?一年以后,那么一年以后再说吧。聪明和潇洒的人从来不给自己提前预支烦恼,你

3、纵观古今,无一不如此。第二还有住房问题,按照朝廷的有关规定,这种犯官,一律不给分配家属楼。其他人都可以分配,他不可以。这个朝廷是有规定的,这是一种惩罚。那二十多口人你住在哪儿啊,睡在大街上?这也是个问题。刚来的时候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们就在江边、有一个废弃的原来官府使用的一个驿站的房屋,叫“临皋亭”,住在那个地方。但我们都知道临江的房屋,都很潮湿、很湿热,二十多口人都挤在里面,来个客人都没地方住。后来苏轼啊就在一块地方、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时节,盖起了五座瓦房,然后在这个屋子的四壁画了个雪景,起了个非常浪漫的名字,叫“雪堂”。这个雪堂后来成为他会客、读书

4、、写作、养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场所。就是他江边有一个住所叫“临皋亭”,后来自己又盖了一个客房---“雪堂”。这是住房问题暂时解决了。第三呢,吃饭问题。这个没有钱,吃饭就很成问题。怎么办呢?也难不倒苏轼。脱下文人的长衫,穿上农夫的短打,号召全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他向当地官府申请了五十亩的荒地,开展耕种。那荒地都是土地非常贫瘠的,这块地在黄州城东门外边的一块土坡上,所以苏轼把它叫“东坡”。他给自己叫“东坡居士”。苏东坡这个名字实际上在民间的影响要比苏轼更大。很多人知道苏东坡,未必知道苏轼。东坡居士也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这么一个名号。有的文人

5、就说了,您这丢人不丢人哪你,文人种地本来就是很丢人的事,你还东坡?你是个犯官,被贬到这个地方来,让人家看着,你还东坡居士,这不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吗?这在当时那个社会的情况下你要知道,它是有这么一种看法。但苏轼不在乎,谁规定的文人不能种地?谁规定的种了地就丢人现眼?谁又规定的种地的人不能叫居士,是不是?我没吃的,我种地,种了地之后呢我收割,收割之后我就有了吃的,我自己解决我吃饭的问题,一点都不丢人,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什么叫潇洒?潇洒不是一天到晚甩着袖子在大街上走,潇洒很具体,在生活当中面对每一个很具体的困境的时候,这都对你的人生构成一个挑战,也检验

6、你的潇洒的底线。就是说居士这个名号我们都知道,居士本来指的是在家修行的佛教徒。苏轼当然对佛教也有很深的造诣,但他这个居士的名号,远远地超越了居士本来的含义。被贬黄州的苏轼,是个平凡的在田间耕种的、获取粮食的劳动者,是个善于在劳动中寻找审美趣味的文人,也是个勇于在苦难中摆脱努力地摆脱心灵枷锁的哲人。在后代人的眼中,苏轼是个雅俗共赏的人,他获得了“农夫”和“士大夫”的双重的赞誉,而东坡也成为苏轼在黄州的第一个重要象征。资料二1085年,一生以变法为己任的宋神宗崩于富宁殿,不到10岁的延安郡王赵佣即位。因赵佣过于年幼,按例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代为听政。高氏

7、是宋神宗的母亲,但其政治倾向却与神宗迥异。上台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在洛水河畔赋闲多年的旧党首领司马光召回。随着司马光的到来,一大批在神宗时期被压制、遭排挤的人,纷纷得到起用。其中,就有大文豪苏东坡。苏东坡在宋神宗时期,是吃过苦头的。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当国,变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神宗想知道其他大臣对变法的态度。便问苏东坡:现在国家的大政方针都有哪些得失?东坡也不腼腆,象征性的夸了皇上两句之后,便转入正题道:“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何谓求治太急?治大国若烹小鲜,急易生乱;何谓听言太广?其实是暗指赞同王安石变法的声音太多。但兼听

8、则明,偏信则暗,对某人极度器重,容易失之于偏;何谓进人太锐?欲速则不达,人事提拔频繁,有朋党之嫌。这三点,虚怀纳谏的神宗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