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产业教授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江苏产业教授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ID:46314622

大小:452.7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2

江苏产业教授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_第1页
江苏产业教授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_第2页
江苏产业教授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_第3页
江苏产业教授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_第4页
江苏产业教授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产业教授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政策分析IPOL

2、CYANALYSIS浦珏,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电子邮箱:luoshi0320@hotmail.com。石岿然,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电子邮箱:shikuiran@163tom。冉勇,江苏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硕士。电子邮箱:jsranyong@163com。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供应链成员间的博弈学习与信任关系研究”(71071075)、“基于利益演化和社会信任TZ角的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估及风险预警研究”(7117310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食品安全指数和食品安全透明指数研究:基于‘

3、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视角”(12&ZD2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和信用担保机构评级的路径演化及规制创新研究”(10YJA790183)资助,江苏产业教授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浦珏石岿然冉勇内容摘要为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2010年江苏省开展了首批产业教授选聘工作,经过三年实践已有百余位产业教授在高校任职。产业教授制是江苏科技人才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是对产学研合作的有益探索,对于促进校企合作、整合创新资源、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制约瓶颈。

4、本文对江苏产业教授机制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总结实践成果,挖掘制约产业教授工作推进的影响要素,并在最后提出了改进江苏产业教授机制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江苏产业教授制实施情况制约因素对策研究一、研究背景21世纪以来,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发生革命性突破的迹象已初显端倪。这场新科技革命,源于科技创新的驱动,将依赖现代化进程强大需求的拉动,对经济增长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在这场革命中,科技创新人才必不可少,他们对经济增长直接和间接的促进作用使其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5、》中进—步强调了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重要

6、生。而江苏省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丰富,2011年全省科技机构9061个,科技活动人员81.6万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40.1%,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为1071.96亿元。2012年,全省科技机构激增至17776个,比2011年增长了近96%,科技活动人员数比2011年增长了20.4%,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占45.8%,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增长了近20.2%㈨。2010年10月,江苏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联合启动了首批产业教授选聘工作。产业教授制是江苏省科技人才工作的创新举措,是一项具有“试验田”意义

7、的全新实践。所谓产业教授制,就是选聘一批优秀的科技企业家,到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授予权的普通本科高校担任江苏产业教授。选聘工作要经过岗位公布、组织申报、高校初选、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产业教授实行聘任制,按需设岗、公开选聘、择优聘任、合同管理,聘期3年。2010年,全省有260名知名企业家申报,经过高校评审遴选和有关部门审核,最终有111名优秀科技企业家到28所普通本科高校担任产业教授。2012年11月,经过两年的实践江苏省又遴选出155名第二批产业教授人选。2010---2012年,产业教授制预计推动企业与高校共建各类研发载体200个以上,联合开展科技项目600项

8、以上,联合培养研究生600名以上。施行产业教授制是为了大力实施科教强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更好地推进产学研合作,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进一步推动校企人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江苏产业教授制是对产学研合作的有益探索,对于完善高层次人才集群机制,推动企业高端人才向高校集聚,切实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高校科研成果向企业的产业化转化,推动人才创新创业有着积极的作用,且带动了产业与高校的全面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目前产业教授制还存在一些制约瓶颈,如“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尚未形成,产业教授的协同创新机制

9、不够成熟,如何实现产业教授的评价与考核机制有待完善,产业教授对产学研合作的提升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等等。另外,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科技人才与科技创业方面,如许庆瑞和刘景江(2003)针对硅谷的科技企业家研究其生成机制并揭示了它对我国科技企业家生成的现实启示;李中斌(2011)在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蒋跃建等(2013)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总结了江苏科技创业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对策措施;齐昕等(2013)研究了影响浙江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因子;徐坚成(2012)调研了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