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醉酒驾车及其法律规制相关评论

【精品】醉酒驾车及其法律规制相关评论

ID:46313307

大小:8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2

【精品】醉酒驾车及其法律规制相关评论_第1页
【精品】醉酒驾车及其法律规制相关评论_第2页
【精品】醉酒驾车及其法律规制相关评论_第3页
【精品】醉酒驾车及其法律规制相关评论_第4页
【精品】醉酒驾车及其法律规制相关评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醉酒驾车及其法律规制相关评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醉酒驾车及其法律规制一、我国醉酒驾车现象的现状近儿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经济呈稳步上升态势,尤其是汽车工业,更是如火如荼。据公安部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底,中国汽车产销均超过1300Jj辆,第一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牛产国和最大的新车消费市场;从汽车的保有量来看,全国机动午保有量为1.86亿辆,其中汽车7619万多辆,摩托车9453万多辆,挂车120力-多辆,上道行驶的拖拉机1463万多辆,其他机动午2万多辆。在7619力辆汽车中有1600多力辆是农用车,真止的商用车和乘用车大约6000万辆。但是,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

2、国家,物质文明与秸神文明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仍然是制约屮国经济乂好乂快发展的一个重要一环,像在汽车文化和汽车文明方面,交通意识和交通道徳还没有完全在人民的思想中建立,交通事故每年死亡人数居世界各国Z首,占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五六分Z-o有关部门调查显示,2009年全国査处酒后驾驶案件31.3万起,其中醉酒驾驶4.2万起。酒后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虽比上年有所减少,但醉酒驾车仍然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马路杀手”。可见,减少醉酒驾车,提高人民的交通意识和交通道德,已成为中国廿前急需解决的一大关键问题。二、刑法对醉驾的认定醉酒驾弔是指千辆驾缎人员血液

3、中的酒精含量大丁•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缎行为。酒量的好坏和血液酒精浓度没有必然关系,有的人虽然自己觉得很清醒,根本没醉,但血液酒精浓度却已经达到0.8mg/ml以上了。一般来讲,如果喝得极少,血液酒精浓度不到0.2mg/ml,但啤酒喝三瓶左右,红酒喝半瓶左右,或者口酒喝3两左右,人的血液酒精浓度就AT能已经超过0.8mg/ml了o醉酒驾车符合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1、主体上,都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否则也不能获得驾照;2、客体上,醉驾不仅严垂侵害了我国交通的正常秩序,而且也对不特定马路行人、其至路边群众的牛命、财产构成致命威胁;3、主观

4、方面,醉酒者主观上能够控制和识别自己的行为可能给无辜者造成冃犬伤害却放任自己的行为,漠视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肆意驾驶,主观上已经构成间接故意;4、醉酒者实施了醉酒驾车这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醉酒驾车理应是一个行为犯,只要实施了这种行为即构成犯罪。有的人说“我酒喝得越多,就越清醒和灵敏,开车越柔韧有余,如果凭借喝酒多少來判断是否符合驾驶条件对我是不公的,对我处刑更为荒唐。”笔者不否认可能有很少的人如果喝酒适量,反而会最大限度发挥他的身体潜能,他反而更适合开车。而对他的这种“适量”却很口J能与我们按一•般人的生理体质定的“醉酒”标准出入很大。笔者认为,几乎

5、没有人无论喝多少都不会醉,只是醉酒都有一个“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酒量”)的界限,科学研究发现,驾驶员在没有饮酒的情况下行车,发现前方险情,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的动作I'可的反应吋间为0.75秒;而饮酒后尚能驾车的情况下的反应吋间要减慢2-3倍,同速行驶下的制动距离也耍相应延长,这大大增加了出事的可能性。资料表明,人呈微醉状开午,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为没有饮酒情况下开千的16倍。当然醉酒界限因人而异,有人海量,有人沾酒就“多”,我们不可能因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的标准,这在立法操作层血上是不现实的。另外对醉驾立法的目的是为了至高无上的人的生命而为,只能按

6、对绝大多数人的数据去制定约束标准,你是“超人”或“异人”,虽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你的权益,但这是不口J避免的,权益有人有小、有轻右重,法只能避轻就重,选人弃小地去折衷平衡地去选择。三、醉驾入刑的原因醉酒驾年和在城区飙年,早己成为公众深恶痛绝的两大“马路杀手”。因醉驾、飙午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案例近年来屡有发牛,2008年的孙伟铭案、2009年的黎景全案,以及杭州的“70码”事件等,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对这些危险驾驶行为如何处罚,司法界和公众-•直呼吁必须从立法层而进行解决。纵观世界各国,也都普遍存在醉驾、飙车的社会问题,通行做法都是通过立法防患于未然

7、。如在美国,一旦查出属于“醉驾”,就会被拘留关押,重的可以判1年监禁;在新加坡,酒后驾驶,累犯者甚至会面临最长10年的监禁……我国现行刑法中虽然规定有交通肇事罪,但前提是行为人造成严重过失才给予刑事处罚。如此在处罚这类危险驾驶行为时,很多时候不得不“借用”危害公共安全罪。比如故高法2009年底制订的《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就指明,对醉酒驾午造成重人伤亡的,依法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但立法层面的缺失,使得法律很难在醉驾上起到更好的警示和预防犯罪作用,不得不停留于“发生一起处罚一起”的个案上。这次关于“危险驾驶”的定罪,改变了“肇事后再处

8、罚”的方式,不管是否造成后果,只要有危险驾驶行为都予以处罚,从而凸显了法律对牛命的尊重,也更有利于打击醉驾、减少醉驾。事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