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11967
大小:8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2
《【精品】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指导3+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指导3+2怎样商定H标?1先介绍tl标内容及制定原则2据H标有效特征,按照属丁•心理学范畴的、具体、积极(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以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根据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权利、时间为次数的安费用的估计及其他内容逐一商定3、口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单定;4、当意见不一致时,以求为主;5、咨询师应对n标进行整合;6、最终制定的n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7、口标制定后双方认可修改。制定目标把握原则1、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订目标,协商不成,以求助者目标为主;2、正确判定求助者的期栗与口标的关系3、向求助者说明不能把他的快乐、满足
2、作为口标;4、向求助者说明,咨询屮发现更深层的问题,需要对原佇口标做出调整,垂新确立新的口标。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L符合心理学原则:解决求助者认知、情绪、意志、行为方血的困扰,属于心理学范畴2.积极的: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所以是枳极的3.可行:対求助者而言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进行,符合自身能力,咨询师也能提供条件,I大I此是可行的。4具体:将近期目标集中在症状的消除上。5可接込目标是双方协商的符合求助者愿望,咨询师也可以解决,协商不成以求助者为主,所以是可接受的;6可评估:口J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如强迫出现次数、心理测验分数作为量化评定指标。7符合多层次统-
3、:考虑到以症状消除为主的近期目标,也考虑到以自我发展、自我认识为主的远期口标,并将其有效结合。咨询效果进行评估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口我评估2.心理咨询师对咨询效果的评估3.求助者社会牛活状况改善情况4.求助者周围人对其改善状态的评价5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选择咨询方法的原则:不同问题不同阶段不同对象选择不同方法,不同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咨询对象的特征:具有一•定的智力基础/咨询内容合适/人格基本健全/动机合理/有交流能力/对咨询有一定的信任度。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1•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在开始1次或儿次咨询后进行评估,在咨询结朿前评估,在咨询后追
4、踪复査时评估。2、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根据求助者『I我报告进行评估,根据该求助者补会生活适应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根据该求助者的家人、刖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根据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各方而的观察进行评估。诊断的依据是什么下诊断:1、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强迫症(恐怖症……)2、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严重心理问题(-•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1、三原则正常异常的区分: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梢神病。2、诊断神经症:1病程2精神痛苦程度3社会功
5、能3、症状符合**症诊断标准1)符合神经症诊断标准2)主导症状……4、(如果已排除神经症)根据求助者心理和行为异常的性质、强度、持续吋间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做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系统分类诊断。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该求助者的诊断程序?该求助者具体情况做出你的诊断?注意初步印象、初步诊断与本案的诊断的区别?1.根据病与非病的原则,根据有无白知力、有无主动就医行为,内心冲突是否道徳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存在逻辑思维方血的异常症状等,判断是否为精神病2.根据许又新的神经症评分标准,判断是否为神经病3.根据求助者表现的症状,内心痛苦程度,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情况。有无泛化和冋
6、避以及病程,判断是否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严亜心理问题、神经症样心理问题。4.分析Q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做慕础.5.参考心理测验的结果6.最终做出诊断。•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应把握的原则?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止起关键作丿IJ。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起关键作川'5、对求助者的症状的鉴别仃意义6、谈话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止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7、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止确理解问题有帮助,在选择谈话内容时有一大禁忌,即不可把
7、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谈话和讨论的内容。在摄入谈话中提问问题耍注意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有强烈的昭示性。2、避免多重选择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是封闭的,会影响咨询师获得信息。3、避免多重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不知所措派。4、避免修饰性反问,因为这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冋答5、避免责备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6、避免解释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可能减少求助者的0我探索。进行摄入性谈话时选择切入点1.根据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深入了解相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