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光明村地裂缝研究

无锡光明村地裂缝研究

ID:46310958

大小:1.63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2

无锡光明村地裂缝研究_第1页
无锡光明村地裂缝研究_第2页
无锡光明村地裂缝研究_第3页
无锡光明村地裂缝研究_第4页
无锡光明村地裂缝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锡光明村地裂缝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3—_207.2013地质学刊第37卷第2期doi:10.3969/j.issn.1674—3636.2013.02.203无锡光明村地裂缝研究武健强1.一,周钢军1⋯。吴曙亮Ⅵ,李伟1⋯,闵望1·2(1.国土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8;2.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摘要:根据差异性地面沉降是引发地裂缝的基本原理对光明村地裂缝进行了实证。通过对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比较,认为该地裂缝与江阴南部地裂缝同属一条地裂缝带,在发生的时空关系上具有高相关性。地下水超采是产生地裂缝的主要原因,光明村与地下水位埋深超过40m的河塘镇存在密切的水力联系。近期

2、的实测数据表明,光明村地裂缝仍处于活动中,最大差异沉降量达5mm/a。光明村地裂缝的稳定与否主要取决于江阴南部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善程度。关键词:地面沉降;地裂缝;地下水;地质灾害;江苏无锡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36(2013)02—0203—050引言苏锡常地区在长期地面沉降的过程中,伴生了严重的地裂缝灾害,多集中爆发于20世纪90年代。地裂缝灾害与当地特殊的地质背景有着密切联系,经过对多条地裂缝的勘查比较,无一例外地发现了地面沉降叠加潜伏基岩隆起这一基本规律(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2002)。光明村位于无锡市锡北镇,北侧与江阴河塘镇相邻,2000年前后,村内

3、开始出现多条地裂缝并逐渐发展成地质灾害,其发生的时间、空间、规模特征均预示着与江阴南部地裂缝存在内在联系。1地裂缝概况光明村地裂缝最初发现于当地的杨墅里居民点(1998年),2000年后,灾害进一步发展,又有水渠巷、汤家里、徐家住基、基家坝4个村民小组相继出现灾情。初期主要表现为田地的倾斜不平和地面开裂,2007年前后,地裂缝灾害进入了最严重时期,原来的地裂缝进一步加宽,一些民房的墙体被撕裂,整体发生倾斜,门窗变形,共计造成危房402问。现状中的地裂缝总体呈NE走向,在地表的形迹主要集中于居民区,以地裂缝簇的形式出现,地裂缝间大致平行。农田区由于反复耕种导致了地裂缝迹象消灭而未被发现,但宏观上

4、呈串珠状的分布规律指示了地裂缝沿NE向首尾关联的一致性。2地质背景2.1基岩地质光明村所处的无锡中部平原位于新华夏第二隆起带和秦岭EW向复杂构造带的交接部,区内以NE向褶皱隆起、走向断裂和近EW向断裂带以及断凹为主要格架。第四纪以后的新构造运动进一步加剧了垂向的上升下陷。光明村及周边地区基底岩性为志留系茅山组砂岩和泥盆系五通群砂泥岩,基底形态受NW、NE及NEE向3组构造控制,其中一组NE向隆起贯穿全区,西南地区最高(斗山海拔高度60。2m),向东北方向逐渐潜入地下,相对高差超过100m,基岩面整体由西向东倾斜。2.2水文地质根据对已有水文地质背景资料的分析,可把锡北镇及周边地区地下水类型划分

5、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类岩溶水三大类型。松散收稿日期:2013—02—20;修回日期:2013—03—07;编辑:陆李萍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苏锡常地区禁采地下水的地质环境效应分析”(1212010741105),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与风险管理”(1212010641202)作者简介:武健强(1975一),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地质及GIS应用研究方面的工作,E-mail:jsgswjq@163.corn地质学刊2013年6月岩类孔隙水是光明村附近的主要地下水类型,位于深部的第1承压和第Ⅱ承压含水层水量较大。第1承压含水层为晚更新世沉积的一套滨海一

6、河El相沉积物,含水岩性为粉砂、粉细砂,局部为粉砂夹亚黏土薄层。该含水层在本地区分布较为稳定,但在基岩出露区周围缺失。顶板埋深在30m左右,厚2—10m,局部大于15m。第Ⅱ承压含水层为中更新世古河道冲积形成,水理特征明显受古河床的展布所控制,岩性以中细砂、中粗砂、含砾粗砂为主,具有上细下粗的沉积韵律,其顶板埋深75~85m。光明村处于古河道的河漫滩及边缘区,含水砂层逐渐变薄,至基岩山区尖灭,厚5—30m。但受长期超采影响,第Ⅱ承压含水层已形成较大范围的水位降落漏斗,虽然近期有所控制,但河塘、长泾、东港等地地下水位埋深仍普遍大于40m,地下查研究院,2009)。3地裂缝的形成原因3.1基岩潜山

7、型基底为查清光明村地裂缝成因并分析其危险性,分别实施了地质钻探和可控源大地音频测深(CSAMT法),地裂缝的空间分布及本次勘查工作部署如图1所示。根据相关研究,合理的数据采集频率有助于CSAMT法克服浅层探测盲区(刘明等,2012),本次采用16~8192Hz。图2是穿越杨墅里的第2号测线地层物性(电阻率)剖面成果,与岩石地层对应的高阻区(石英砂岩电阻率在50Q·m左右)显示了基岩面向东倾斜的总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